22日上午,针对“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一岗位23人参加22人零分”事件,云南省公务员局召开发布会做出回应:22个零分人员属缺考,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其实调查这个事情并不复杂,只要将22名报考考生的信息找出,并一一进行回访、查验即可。如果这22人的行为真是巧合,那只能说明无巧不成书,只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误会;而如果这22人的缺考行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就应该将这些联系揭示、还原,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谓信息公开,就是不能关门调查,让信息止于内部。新闻发布会是信息公开的常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不止一次。当新的调查结果出现时,应该以这种有效的形式将结果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如果需要公开的事实更多,就应该增加发布会的时长,增加现场记者的提问,这些环节并不是自找麻烦,而是借助事实和公开的力量,将事实传播出去,让自身的公信力得到维护。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也应该保持理性。虽然22人零分的现象反常到几无可能,但也应该让猜测停止于事实还原前。既然当事部门已经承诺对问题将深入调查,就应该给予他们时间。

反常背后通常隐藏着见不得人的东西,但对于反常的猜测只能依靠事实细节的还原——在不断地接近和还原中,反常的真相才会慢慢显示其“庐山真面目”。这依赖于深入调查和信息公开,也依赖于公众理性而具体的监督。只有在政府、公众、媒体的良性互动中,真相才能被公开,公考22人零分的迷雾才能被拨开。

【云南省此次公考出现“抱团”考零分现象,已有些不正常,而如此仓促的发布会,更让人觉得更像是在敷衍舆论,到头来,只会是旧质疑未去,新质疑又生。】

云南省公考“抱团”考零分风波,仍在发酵中。针对舆论质疑,22日,云南省公务员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22个零分人员属缺考,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发布会没有答记者问环节,持续时长约1分35秒,这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简洁有力新闻发布会”。

一岗位23人参考22人零分已有些不正常,而如此仓促的发布会,更让人觉得更像是云南省公务员局在应付舆论,其开诚布公的态度就打了折扣。尤其是不让记者提问,非但无法消弭质疑,反倒会让人产生更多的疑窦。

就在21日,当地媒体采访到,负责招录工作的云南省人社厅回应表示,“0分”并非是录入系统出了问题,主要是由于考生涉嫌违规导致的。一个“涉嫌违规”,一个“缺考”,这两个看似不同的说法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这次“缺考”是不是也属于“涉嫌违规”之列呢?就发布会看,这并未得到正视和回应。

而若按照发布会给出的“缺考说”,有些质疑也挥之难去,如为啥当时这么多人“缺考”,考场负责人没有向上反映情况?或者是反映了,未引起重视?而只有1人有分数,是因只有他一人赴考?虽然当地官员没有给出缺考的“具体原因”,但这不妨碍舆论揣测:如这缺考的22个人是不是“陪考”呢?抑或是22人集体舞弊?又或者是这22人是恶意注册?

对于“陪考”“围考”现象,我们已经再熟悉不过了。时有发生的“萝卜招聘”,常见报端。毋庸置疑,公务员考试中存在考生串通报名的情况,但也难界定,这是制度上的漏洞。有专家就建议,必须对竞争性考试的制度设计环节动手术,把公务员招考规则中的“报考人数”改为“参考人数”,凡“参考人数”达不到底数要求的职位,中止竞争选拔,杜绝“大面积”缺考现象。

若这22人中有的是纯属趟浑水的,那可得小心了。按照《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第五条明确规定:“报考者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报考资格且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

还有一个让人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是,在本次考试中,几乎每个岗位都有“得零分”现象,其中还有多个岗位出现“大部分考生成绩为零分”的情况。一个岗位出现大面积缺考的话,可能不稀奇,但多个岗位同时出现零分情况,是否仅仅是“缺考”这么简单了?

目前当地已表示进一步调查,但希望这调查别拖得太久,能够早日拿出切实的证据。若存在违纪违规,牵扯的人必然不少,对此可别再像这场发布会仓促收场,不然对公考的公平性、公信力也是不小的伤害。

□王小异(媒体人)

据5月21日《云南信息报》报道,当地一场公务员考试中,“23人参加考试,却只有一个125.5分的第一名成绩,其余22人成绩全部为零分。”这一考试成绩遭到广泛质疑。对此,负责本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的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出现大批零分的情况并非是录入系统出现了问题,而是正常现象,“出现零分,有可能是考生出现了违纪情况,包括代考、作弊等,也不排除有弃考的情况。”

5月22日上午10点,云南省公务员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省公务员考试多人成绩为零分做出回应:22个零分人员属缺考,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会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如有违纪违规行为,将按规定进行处理。

23人参加考试,却有22人缺考得零分,这非常不正常。现在有关部门回应称:22个得零分的考生,都是因为缺考。23人的考场,就有多达22人弃考,这怎么听着都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考生弃考?最后只有一个考生到场考试,这场监考又是如何进行的?

按照公务员考试的要求,一个职位的报名参考者,不得少于1∶3的比例。现在,该科目的报名人数虽然有23人,远超规定的比例,符合考试要求,但到场考试者却只有一人。没有达到公务员考试规定的要求,按理是不能开考的,这个职位的招考应该取消。为什么只有一个考生到场,这场考试却能如期进行?

面对公众的质疑,有关部门先是用“可能”存在违纪作弊行为来解释,随后又用缺考来回应,还表示“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会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如有违纪违规行为,将按规定进行处理”,但着实缺少更多细节。

要想让公众信服,只有公开更多详细情节,比如报名的22人都是谁,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缺考,其间有没有别的内幕?希望有关部门认真调查之后,如实公开。

昨日是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正式公布的日子。早上,有网友爆料称,昆明市西山区税务局一岗位代码为“0112996002”的公务员岗位,23人参加考试,22人得零分,仅一人获得125.5分。记者登录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专题信息网发现,网友反映的情况属实。(5月22日《新华网》)

23人参加考试,22人得零分。无独有偶,同时开考的法检系统司法岗位的成绩中,也出现了一些“35名考生,33个零分”、“18名考生,16个零分”、“22名考生,19个零分”的职位。官方说类似情况,在此次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中并不少见。但是,这么多“很正常”的成绩凑在一起就显得“不正常”了。

一般公务员考试,相同职位的考生会同处一个考场,如果真像官方说辞那样,一个考场22个考生因为涉嫌违规导致成绩清零,是在“前赴后继”地作弊?还是在大规模舞弊?如此遮掩的解释,怎能拭去人们心头的疑云。

实际上,“涉嫌违规”直指公务员考试报名中最大的问题——“卡位”。如果23名考生中,通过笔试只剩下唯一的“独苗”,其面试似乎已被称为“走过场”。作为优中选优的公务员,面试环节往往可以上演绝地翻盘。在将那些徒有其表的“考试型”选手筛选下去的同时,口才和临场应变出色的“综合型”人才也就脱颖而出。于是,“卡位”让公务员考试变成了权利和金钱之间的游戏,“很正常”说明其“很普遍”,“很普遍”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我国实行的公务员报考制度比较宽松,只要能提供正确的身份信息和相对应的照片,就能通过报名审核,交钱之后就可以考试,更严格的审核只针对进入面试的考生。这让“卡位”战术显得难度不大,成本不高,效果不错。当然,也仅仅是不错而已。因为一般职位报考人数太多,你并不能保证能吓走所有的竞争者。不过,像云南西山区地税局这次的情况,为什么只有“卡位者”和“获利者”能通过报名审核,背后还有没有什么其它的猫腻,还值得有关部门的深入挖掘。

各地虽然针对“卡位”都提出过一些应对的治理措施,比如,如果进入面试的人员过少,就会对考生的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条件在考生的“小聪明”面前仍显得“心有余,力不足”。考后举报或许有亡羊补牢之嫌,但是,加大惩罚力度,不失为现下比较有效的打击手段。更关键的是,考试部门要提高警惕,不管是不是真的认为“很正常”,也不能对这类情况习以为常。

“23人参加考试,却只有一个125.5分的第一名成绩,其余22人成绩全部为零分。”昨天,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遭到质疑。对此,负责招录工作的云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回应表示,“0分”并非是录入系统出了问题,主要是由于考生涉嫌违规导致的。(5月22日,人民网)

可以说,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违规的现象并不鲜见,但同一职位除一人之外的所有考生均涉嫌违规,确实有些反常。从目前看,虽然官方给出了答复,但这也难免刺痛公众神经,引发热议围观。毕竟此前经媒体曝光的“萝卜招聘”,不少正是在“符合程序”的光环下发生的。

当前,公务员考试作为绝大多数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唯一途径,其考试程序严密、规范、公平。可以说,这个被誉为“铁饭碗竞争”的选拔模式,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生死大考”,其公平公正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能够藏匿猫腻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这在客观上也成为违规者最大的障碍。但是,为何就是这样的高“标准”考试却屡屡出现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

笔者认为,公务员考试的组织部门首先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聘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考试环境,进一步强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力度,以制度促规范,从根本上杜绝“萝卜招聘”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试的组织者以及纪检监察等部门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让违规违纪之“手”难以伸向公务员考试这片“净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惩处违规违纪、行“暗箱操作”之举的相关责任人,切实强化警示教育作用。

可以说,公众想看到的不是一个个脱颖而出的是“萝卜”,而希望看到的是那些真正的人才。试想,公务员队伍中如果涌入了众多的“萝卜”,何谈勤政为民,何谈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各级政府只有进一步强化公务员选拔考录机制,才能彰显出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民公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23人考试22人得了0分,看到这样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那个脱颖而出的,是内定了的“萝卜”吗?尽管目前官方只是表示,本次公务员录入系统没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0分考生涉嫌违规。我们也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官方定会给出明确的答复,让公众们信服。

22日上午10点,针对网络上“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一岗位23人参加22人零分”的事件,云南省公务员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回应:22个零分人员属缺考,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21日上午11:31,新浪网友“@冰山筱太阳”发布微博,称在公布的笔试成绩中,“童鞋们发现西山区税务局岗,岗位代码:0112996002,只有一个125.5分的第一名成绩,其余22人成绩全部为零分,求围观,求核实。”(见5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8版)

在时隔一天之后,就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信息通告,云南省相关部门的回应速度不可谓不快。虽然,时长仅为1分35秒的新闻发布会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并可能对新闻发布会的质量和效果产生质疑;但在一天的时间内想让当事部门作出详尽的说明也不太可能,他们只能尽可能地给出已经搜集到的信息。未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事情深入调查,并以信息公开的形式,将最终的结果公诸于众。

所谓深入调查,就是不能浅尝辄止,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向前一步,找到真相。以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为例,22人零分的原因是集体缺考,缺考的结果当然是零分。只是,这个结果本身就违反常识——缺考并不稀奇,集体缺考只剩独苗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调查这个事情并不复杂,只要将22名报考考生的信息找出,并一一进行回访、查验即可。如果,这22人的行为真的是巧合,那只能说明无巧不成书,只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误会;而如果,这22人的缺考行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就应该将这些联系揭示、还原,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谓信息公开,就是不能关门调查,让信息止于内部。新闻发布会是信息公开的常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不止一次。当新的调查结果出现时,应该以这种有效的形式将结果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如果需要公开的事实更多,就应该增加新闻发布会的时长,增加现场记者的提问,这些环节并不是自找麻烦,而是借助事实和公开的力量,将事实传播出去,让自身的公信力得到维护。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也应该保持理性。虽然,22人零分的现象反常到几无可能,但是,也应该让猜测停止于事实还原前。既然当事部门已经承诺对问题将深入调查,就应该给予他们时间。

反常背后通常隐藏着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对于反常的猜测只能依靠事实细节的还原——在不断地接近和还原中,反常的真相才会慢慢显示其“庐山真面目”。这依赖于深入调查和信息公开,也依赖于公众理性而具体的监督。只有在政府、公众、媒体的良性互动中,真相才能被公开,公考22人零分的迷雾才能被拨开。

21日上午,新浪网友“@冰山筱太阳”发布微博,称在公布的笔试成绩中,“发现西山区税务局岗,岗位代码:0112996002,只有一个125.5分的第一名成绩,其余22人成绩全部为零分。”昨天,云南省公务员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回应称:22个零分人员属缺考,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相关报道见5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在时隔一天之后,就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信息通告,云南省相关部门的回应速度不可谓不快。虽然时长仅为1分35秒的新闻发布会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并可能对新闻发布会的质量和效果产生质疑,但是,事实总是逐渐接近的,在一天的时间内想让当事部门作出详尽的说明也不太可能,他们只能尽可能地给出已经搜集到的事实,这也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所以,一个理想的情形是,有关部门能够对事情深入调查,并以信息公开的形式,将最终的结果公布于众。

所谓深入调查,就是不能浅尝辄止,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向前一步,找到事情的真相。以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为例,22人零分的原因是集体缺考。这个理由当然成立,缺考的结果当然是零分。只是,这个结果本身就有疑问,就是一个违反常识的结论——缺考并不稀奇,集体缺考只剩独苗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否这22人的行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应该将这些联系揭示、还原,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谓信息公开,就是不能关门调查,让信息终止于内部,而是有一说一,让真相清楚呈现。新闻发布会是信息公开的常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不止一次。当新的调查结果出现时,应该以这种有效的形式将结果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如果那时事实更多,就应该增加新闻发布会的时长,增加现场记者的提问,这些环节并不是自找麻烦,而是借助事实和公开的力量,将事实传播出去,让自身的公信力得到保持——公信力并不意味着不出任何问题,公信力来自有问题必然严肃处理。因此,不管调查的结论如何,都应该将其及时而完整地公开,这是舆论引导的唯一法宝。所谓舆论引导早已不是信息屏蔽和选择性公开,舆论引导其实就是实现信息的对称。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也应该保持理性。虽然22人零分的现象反常到几无可能,但是,也应该让猜测停止于事实还原前。既然当事部门已经承诺对问题将深入调查,就应该给予他们时间。这个时间不能太长,但这个时间也是接近事实的一个前提。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通过主动公开的姿态,让公众有信心有耐心等待事实的深入;另一方面,公众也应该懂得,何时需要对事实的调查作出监督。只有如此,事情的调查才不会走样,才能按照调查、还原、公开的节奏,顺利地进行下去。这其实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反常意味着各种违反常识的可能,反常背后通常隐藏着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对于反常的猜测只能依靠事实细节的还原——在不断地接近和还原中,反常的真相会慢慢显示其“庐山真面目”。这依赖于深入调查和信息公开,也依赖于公众理性而具体的监督。只有在政府、公众、媒体的良性互动中,舆论才能被引导,真相才能被公开,22人零分的迷雾才能被拨开。

乾羽(江苏教师)

云南省2014年公务员考试成绩21日公布,昆明市西山区税务局一岗位出现1人有成绩22人考出零分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就此,云南省公务员局表示,该局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说明。

真相还在路上。尽管云南省公务员局局长和江峰表示,将于22日上午10点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相应处室负责人出面说明情况,但网友已经按捺不住,纷纷展开各种“暧昧”想象。究其原因,“萝卜招聘”层出不穷,已经重创了社会信任,因此每有风吹草动,网友便杯弓蛇影,即便没有问题,也固执地认为其中必有猫腻。

对这次零分事件,不妨暂且节制愤怒冲动,切莫武断认为一定是“萝卜招聘”。当然,如果确是“萝卜招聘”,就需彻查此事,并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果不是,则需反思,为何公众对此事如此敏感,所折射出的大众情绪,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只有最大限度公开,减少乃至杜绝“萝卜招聘”,才能增强公信力。

今日主笔 王石川

昨日,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正式公布。据报道,昆明市西山区税务局一公务员岗位,共23人参加考试,22人得零分,仅一人获得125.5分。

还有“组团”考零分的?正当小明和小伙伴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云南省人社厅昨晚回应了:“‘0分’是正常的成绩,主要是由于考生涉嫌违规导致的”。这番解释似乎有点道理,可仍无法让小明明白,这“组团”考零分“传奇”是怎么回事?

摆事实

云南省此次公考的成绩公布中,“仅1人有成绩其余均为零分”的情况,不止出现在昆明西山区税务局岗位招聘中,在云南省法检系统等招录考试的成绩中,也有类似情况。

多人“踊跃”报考,仅1人未得零分,说起来,这种情况之前不是没有。小明检索发现,据报道,去年安徽省公考笔试中,铜陵市公安局编号“140018”的“专业警察1”岗位共有12人报考,仅有1人有成绩,其他11人皆为零分。对此当地回应称,有些报名者缺考。

比考零分更悲催的是考负分。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北省公考中近30名考生得负分,说是经“试卷甄别系统”甄别是“雷同卷”,并给予考生“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禁考五年的处理”。但涉事考生纷纷鸣冤:他们“压根不在一个考场,怎么抄袭,何来雷同?”

如果说这些“疑案”还算有个明晰说法的话,那与云南省公考相关的这桩悬案,则更加扑朔迷离。

讲道理

人们之所以对“组团”考零分现象不理解,乃是因为,很多网民都久经考场历练,如此成建制考零分现象或许有违公众常识。尽管官方给出“涉嫌违规”的说法,但如此“大规模地违规”,确实“诡异”,此中是否有蹊跷?

其实,这样的现象让人浮想联翩,关键还是因为公务员考试阅卷等程序的公开和透明度不高。而且,考生一旦被误判也缺乏有效的申诉与救济渠道。考生不知道,为什么被判了零分,原因和依据又是什么?这既事关考生的权利,也关乎公平与正义。对于那些被判零分的考生,相关考试机构应该给出充分的理由,要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下结论

眼下,此事已发酵成舆情热点。而新京报记者也从云南省公务员局获悉,该局拟于今日上午10点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相关负责人出面说明情况。

能解开公众疑团是好事,但小明希望,发布会上能把内情说得更明白些,如“零分”考生们违了什么规,有关部门是怎么察觉的,唯一有分数的考生又姓甚名谁……也只有把这些晾晒在公众眼皮底下,公众的想象才不会朝着“萝卜招聘”一路狂奔。

昨日是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成绩正式公布的日子。早上,有网友爆料称,昆明市西山区税务局一岗位代码为“0112996002”的公务员岗位,23人参加考试,22人得零分,仅一人获得125.5分。记者登录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专题信息网发现,网友反映的情况属实。(5月22日新京报)

公考曾被人生动的比喻成“围城”的“钥匙”。想成“公”,先要披荆斩棘,打败各种“小怪兽”,通过层层关卡,才能在“彼岸花开”时笑到最后。可以说,通过公考,成为一名公务员需要经过的考试和程序不少,这也是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必要手段。然而,如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同一个岗位众多考生得“鸭蛋”的情况还是让人震惊。云南省相关人员给出的“主要是由于考生涉嫌违规导致”的解释又让广大网友对众考生的素质抱有一定的担忧。

真相到底怎样?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及时发现并对这些作弊考生进行惩处不仅仅是维护诚实守信原则的基础,更是对其他考生负责,对公务员考试不可侵犯的权威的坚守。如果说让这些通过“投机取巧”的素质底下之人进入公务员队伍,那么又何来珍惜岗位、珍惜为民请命的权力呢?从整体成绩来看,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出现这种情况,而是有多个职位、多数考生抱得“鸭蛋”而归,这也难免让人对这次考试的结果和成绩做出相应的质疑。

其实,真相到底是什么,相关部门都会严肃、严谨核查给公众一个明白的结果。但是,对于公考不少见的零分,仅仅是考生得素质在“陪葬”吗?公务员考试的公平程度之所以被大家猜忌,考试程序不公开透明占有很大的原因,尤其是笔试成绩的评判程序和标准。大多数考生获得笔试成绩都是通过网络查询的,可是成绩是如何产生,经过怎样严格的程序和监管下完成的,这些疑问一直让已走上正轨的公考制度变得“扑朔迷离”。前几天湖北公务员考试近30名考生得负分的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的质疑,一桩桩影响公考信誉的事件也促使公考程序完全透明、公开“快马加鞭”。

无论是否存在作弊,亦或是否众多考生缺考,按照公务员考试制度安排依章依法办事是保障整个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适当的引进社会监管机制,让公务员阅卷、评判等程序公开透明,更有说服力,也是维护公考权威的必备手段。一旦公考成绩出现疑问,公务员考试机构也不要仅仅拿考生的素质说事,对自身的“查漏补缺”也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