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过后,清算终于开始。有媒体报道了加藤嘉一身败名裂之后的余波。那些被认为推手的人,就这样被一个个揪出来、示众:最早给他开设专栏的媒体、编辑,那些助推者,甚至粉丝和女友。他们因为加藤嘉一而“蒙羞”,而“道德亏欠”。

加藤嘉一的博客一直更新到10月30日。那一天,他继续发表关于中日钓鱼岛纠纷的文章,并一如既往没有呈现出中国民众所渴望的某种清晰结论。

从那一天起,他的专栏就沉默了。加藤嘉一拥有无数个头衔:北京大学学生、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图书作者、同声传译者、日语教师、长跑运动员、柔道运动员、谈判者……这个原本在未来要投身政界,并很可能拥有更多更重要头衔的“在中国最知名日本人”,就在这一天,因为被日本国媒体揭发出履历造假,而面临着社会声誉和身份全面坍塌的风险。

加藤嘉一涉假导致了中国社会呈现出两极化反响。

一边是狂欢。对于加藤和加藤背后的价值立场以及持相类似价值立场的媒体的愤怒,终于寻找到了欢畅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被价值观有问题的媒体刻意吹捧出来的骗子,这个骗子如同之前的某知名青年作家一样,展现出这些媒体对社会和国家极端不负责的一面,而今天加藤嘉一的倒掉,是历史的伟大胜利,惟愿这是一块多米诺骨牌,随之倒下的,则是总而言之其背后的整个媒体、市场……更重要的是,加藤嘉一这样半真半假的骗子都倒掉了,那个真正的骗子,那个用代笔和外貌、插科打诨骗取了更大利益的所谓青年作家,距离最后的覆灭会遥远吗?

另一边则是沉默。这主要是同样以正确自居的媒体和公共知识界。沉默是由于“事件”本身超出了这一群体的阐释框架。这些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价值观如此正确,并且在专栏写作以及其他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日本年轻人,却拥有着如此“不堪”的一面。

光鲜之下,必有见不得的阴谋。那么,加藤嘉一阴谋的背后推手是谁?喧嚣过后,清算终于开始。有媒体报道了加藤嘉一身败名裂之后的余波。那些被认为推手的人,就这样被一个个揪出来、示众:最早给他开设专栏的媒体、编辑,那些助推者,甚至粉丝和女友。他们因为加藤嘉一而“蒙羞”,而“道德亏欠”。

借此,文章回溯了加藤嘉一不靠谱的种种蛛丝马迹,他的游移暧昧,他的两面讨好、各种心机,甚至他的努力和勤奋,都可以视为被“成功”诅咒的表征;而他的言论,由于说谎而不道德而就此无价值。特别那些没有鲜明立场的文章,那些声称中国的高铁未必比日本危险的文章,更是在说明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利用日本人的身份,讨好政要,企图借此打通未来向上的路径。甚至,即便是欣赏他的中国知识群体,现在也需要撇清关系。面对一个确实有问题的人,却没有人敢大声说,虽然他的行为不端而且说谎,但他真是一个很勤奋很有才华的青年人。他那些看似无观点的观察,实际上源于今天中国真实状况的复杂和他对这种复杂的理解。

没有人会这样说,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无道德不欢。一切都需要分门别派,立场鲜明。所有的美好必须都在一起聚集,而一切不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敌方。不美好的加藤,或者是一以贯之的低俗浅薄,或者是别有用心的欺骗,必须连同他的其他一切一并被消解,除此,没有第二种命运。

□谢勇(广州 媒体人)

相关评论:

加藤申请北大时,简历有无造假?

中国式造假需要加藤式救赎

与其说加藤嘉一是一种处心积虑的欺骗,倒莫如说是一种虚荣心支配下的表述,这几乎是所有年轻人都曾经犯过的毛病,需要有区别地鉴别他虚假的谎言与真实努力。

近日,日本一杂志刊登了有关加藤嘉一伪造简历的文章。文章以《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简历》为题,对加藤所称的“考上了东大,但自己主动放弃”的发言进行了调查。旋即,加藤嘉一在道歉声明中表示,承认以前所说被东大录取并非事实,他为在过去的行为和言语中为大家带来的误解表示深深的歉意。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没有“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这个前置条件,加藤嘉一就是说自己是火星大学毕业的,也没有人会关注他,并对他进行细致的调查报道。这可是名人们所必须承受的负担,是一种甜蜜的烦恼。当然,作为当事人本人,决不会这么看,他肯定会为自己先前所说过的不负责的话或引起人们误读的不清晰表述,而追悔莫及。如果他能够预知自己有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天,并可能成为媒体“扒”的对象时,想必会对自己的言行,更加庄重些。这是年少轻狂浮躁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但相比于那些拿着“克莱登”大学文凭招摇撞骗登上高位,被人举发后坚决不认错甚至还擂响战鼓要坚决反击的某些“海归”成功人士相比,加藤嘉一此前声称的被东京大学录取但放弃,获得日本全国柔道大赛第4名,把“访问研究员”说成是“研究员”之类的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处心积虑的欺骗,倒莫如说是一种虚荣心支配下的表述,这几乎是所有年轻人都曾经犯过的毛病,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因为前途渺茫,而不断地制造一些虚拟的幻想,以满足自己内心渴望被承认的感觉。他不曾想到的是,他所吹起的气泡,竟然大到了能将他托离地面,为众人所关注,以至于让他这个在日本并不受主流待见的“贫二代”青年,成为媒体的关注对象。

加藤嘉一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的是因为这里适合骗子成长。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日本人身份,以及他异于常人的努力。从一个身无分文一个汉字都不懂的“浪人”,到一个能用中文写专栏著书的学者和作家,这其间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他经常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的“特异功能”和为完成学业所付出的努力,也不完全是吹出来的。需要有区别地鉴别他虚假的谎言与真实努力。如果他的作品并非抄袭,而他所称的东京大学录取经历与此后的升学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大家不妨给他一个知耻改过的机会。

早年,日本有一部老电影《砂器》,讲述的是一个生于贫困但才华横逸的青年音乐家为了让人们不知道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而杀掉帮助过他且知道他身世的恩人,他因为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去而最终走上了毁人毁已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加藤嘉一没有他笨,他是选择了正面应对和坦诚面对,这所需的勇气,一点不比逃避来得容易。

□曾颖(作家)

围观者说

@加藤嘉一:致中国友人:在本人过去公开、私下各种言论中出现过的“放弃东大”“考入东大”“退学东大”的说法一律不属实。对于因我的幼稚与不成熟,傲慢与无知,而给大家所造成的误解与困惑,在这里,我深表歉意。我将努力改进自己,成为一个大家值得信任的人。感谢大家曾经支持我,还有批评我。请继续指教。

回复

@人民日报:【加藤嘉一学历造假,谁最应该反思?】被本国媒体曝出学历造假,加藤嘉一本人随即公开道歉,曾经追捧的媒体、昔日迷恋的粉丝,这才如梦初醒。一个前后矛盾的说谎者,为什么成功把自己装扮成“公知”,并火了近十年?诚信环境固然应该反思,浮躁的社会风气恐怕也难辞其咎。

@蒋丰:对于加藤在中国伪造学历和经历的事情,他的故乡静冈县早已流传。静冈县政府一名人士告诉笔者,静冈曾准备在北京举行商品展示会,有人提出用加藤做“形象大使”。但很快就有人说他在中国褒贬不一,有伪造学历嫌疑。于是静冈不再考虑。

@十年砍柴:昨天吐槽了一下加藤嘉一。但公允地说:1、加藤谎说东大录取未去是年轻人吹牛,和伪造学历骗取教职有区别。2、他的文章是可读的,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且很勤奋。3、日本媒体揭露后他马上道歉,可见日本社会特别是媒体对诚信之重视,可做中国镜鉴。4、中日需要加藤这样主动了解对方文化的青年。

@运河左岸3202:重点是他勇于直面错误,坦诚道歉,这种愿意为自己言行负担责任的姿态最值得肯定。所以,加藤嘉一,我仍然尊重你。所谓敢说敢为,敢做敢当。不像有些人,不由让人藐视、鄙视、蔑视。

@想当豹子de猪:我曾抱着你的书整日整日地读,甚至为了听你的访谈而翘课……当你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我以为你在用自己的经历为我指引,谁又知道那是谎言?今后,我依旧赏识你的思想,拜读你的著作……我不会再赏识你本人。今后只有加藤之文,无加藤嘉一。

审视学历造假,也应学会“一分为二”本周出刊的日本杂志《周刊文春》刊登《揭露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伪造履历》一文,称其履历中被东京大学录取的内容是伪造的,并指称履历内容还有数个不实之处。今日,加藤嘉一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刊登了“道歉报告文”,承认关于东大的履历系不实之辞。(10月31日 人民网)

经历过“唐骏造假事件”,经历过“方韩大战”,公众对于名人造假的神经已被训练得异常敏感,历次造假事件被披露后总是会出现所谓“倒”和“挺”两“派”之争。然而不论是“力挺到底”还是“批倒批臭”对于公众而言都是得不偿失的。保持基本的克制与冷静,“一分为二”地分清是非黑白,汲取历史的营养,才是提升公众对社会事件判断能力的关键。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常识,造假者必须承担其缺乏诚信意识带来的社会后果。当学历造假一事为媒体曝光,作为公众人物的加藤嘉一除了须勇于承认其错误以外,也必须承担起其名誉地位受损的社会代价。从此以后,他将永远无法逃离“造假者”的人生污点。作为一向以公众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中国人视野中的外籍人士,当自己身上有了“诚信污点”以后,将何等面目再次面对公众挑剔的目光,将成为其最大的精神与社会阻力。如影随形的污点将无处不在地影响他的事业与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同时,每当名人造假事件掀起舆论热潮,作为旁观者的媒体受众是否就该盲从舆论的狂热将名人彻底“批倒批臭”也值得人们深思。所谓“名人”不是靠那份学历而成为名人的,名牌大学毕业的专家学者比比皆是,但是能得到公众认可而被公众赋予发声“代表权”的公共知识分子却只有那么几个。不能对这些人的奋斗历史与社会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而一味“批倒批臭”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此次学历造假事件中的当事人加藤嘉一,可谓是一名著作等身、能力超群的“中国通”,若因为此次造假事件即把他“驱逐”出公众视野,这样的社会成本未免过大而于公众无益。

对于使用蒙骗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我们当然要追求其法律责任并且一追到底。而对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而言,自身一言一行的社会成本,其自当领受,而公众对于他们的评判尚须“一分为二”。个人错误已然对社会事业造成了直接的损害,公众无须在此基础上将社会成本无限加成。

一纸简历事关录取的公正,也考验大学对学生品德的看法。

针对日本杂志披露旅华日籍学者加藤嘉一谎称被东京大学录取一事,10月31日,加藤在日本官方网站上发表“道歉报告文”,承认自己伪造简历。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对此回应称,加藤嘉一是否在东大录取事情上说谎,不影响北大对其录取以及最后的毕业结果。

按照我国大学录取留学生的招生方式,东大是否录取加藤与北大的录取的确没有关系,但是,假如加藤在申请北大的简历中,说谎虚构经历,那么,这就需要北大对此做出调查处理了。

从媒体的报道看,加藤是在相关出版物上说谎的,比如,加藤曾声称自己是日本庆应大学SFC研究所的“上席研究员”,而该研究所接受采访表示,加藤只是访问研究员。加藤曾获得日本全国柔道大赛第4名的说法,该杂志也核对了历届柔道大赛的比赛结果,但未曾发现加藤嘉一的名字。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夸大的经历,是否出现在其申请北大的简历中,如果出现,则涉及在报考中弄虚作假,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简历作假也是报考作弊。而如果没有出现,则表明其在申请北大提供资料时,是诚实的。对于前者,北大有必要根据其造假行为,做出相应处理,而后者,则不影响其继续求学。

因此,北大所要做的是,由学校招生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如果不做出调查,就拿是否被东大录取不影响北大录取来回应,表明北大对留学生的招录,并不严肃。毕竟,没有被东大录取,和谎称录取了未去,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后者涉及一个人的诚信,同时,如果出现在申请资料中,则事关录取的公正,也考验大学对学生品德的看法。

事实上,由于我国大学的国际吸引力还不很强,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留学生招录标准不高(远低于招录内地学生的标准)的问题,一些高校近年来甚至出现“本土留学”的丑闻——内地考生持外国护照来申请留学,学校也不进行仔细的审查、核实,就录取。

这不利于我国教育国际形象的树立。只有实行一视同仁的招生标准,严格过程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国教育。对于国外学生来说,看重的是教育的品质和回报,而不是混一张文凭。

□熊丙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