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当政府采购丑闻被视作“公地喜剧”
www.fjnet.cn?2011-10-10 10:02? 肖亚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市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经济人”假定,即假定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天然地具有一种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动机,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只要存在合适的机会,个体就会有意无意地去无偿占有本应属于公共的或他人的利益。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公共资源的效用效益,防止公共资源被过度地使用或被滥用,就需要政府机制介入,这是政府采购活动的的理论基础。一家“几无”企业能赢得590万政府采购大单,只能说明政府机制的这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失灵了。

谁在滥用公共资源呢?无非是权力租金、商业贿赂在作祟。很多时候,政府采购“就高不就低”的实质就是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即便暂时拿不出可靠证据,但一家彻头彻尾的“空壳”公司竟然能够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翻云覆雨,这种违背常理常规的做法本身就昭示了腐败。倘若不是记者揭开这家“空壳”公司的真面目,这场乌烟瘴气、乱相丛生、“择贿成交”的闹剧一定是以另一种形象示人的,从头到脚笼罩着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局外人谁会想象这是私权利与公权力博弈的结果呢?

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国家的财政支出来源于税收,税收又来源于广大的纳税人,政府采购的资金本质属性是公共资源。经济学上有个关于“公地悲剧”的理论,公地是谁都可以使用的,收益总是自己的,但问题却是大家的,这就必然会导致因无人爱护而产生过度使用公地的悲剧。就政府采购而言,埋单者永远是“公家”,个人只是获益者。政府采购的目的是避免公共消费需求的扭曲和异化,而诸如海口此次天价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背后必然有巨大的回扣可以吃,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和浪费在所难免,这就具备了“公地悲剧”的典型特征。这只是地方政府采购中的冰山一角。“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成了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的“明规则”。

海口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蔡东海面对记者的种种质疑,解释称“政府采购的就是正确的”。在蔡东海看来,“皮包公司”赢得590万政府采购大单,这种不合常理的政府采购行为在当下很普遍,其骨子里没觉得什么不妥。从这个逻辑出发,政府采购丑闻不是什么值得反躬自问的“公地悲剧”,而是将之视作一种“公地喜剧”了,要不明明荒诞不经的采购行为,何谈正确呢?

这让人读出一脸的惶惑。以往的公权力者运作一点潜规则,大致还有一个上限,不得不拿到桌面上说事时,起码还以貌似合理合法的说辞遮掩、搪塞一下,讲究个自圆其说,避免“太生猛”。某些权力的异化已经从躲躲藏藏的潜规则,逐渐演绎成不畏千夫所指的显规则。失去上限的潜规则已让公众普遍对社会公正产生焦虑,而权力者却不以为然甚至理直气壮,这才是最令人不安的。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