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正当的目标,就越要采取正当的手段,如果程序上经不起考验,不但有可能在汹汹物议中功败垂成,也有可能给买官、卖官者留下可乘之机。归根结底,师出无名的粗犷行政结不出甜美的果实,唯德才是举并且走合法程序才能功德圆满,这里面来不得任何投机取巧。

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其中还包括两名“正值政法工作黄金年龄”的司法系统干部。相关被离岗的干部向媒体记者反映,他们是“被提前离岗”,需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在媒体发出报道的昨日,黄骅市委迅速作出回应:调整后的干部仍在岗在编,没有提高工资,也非吃空饷;自愿辞职,未作“现场签字”等硬性要求;政法系统干部不再担任职务,体现与其他单位干部“一视同仁”的原则。

就“提前离岗”事件的具体细节,部分离岗者和黄骅官方的说法多有不符,但也有一些要害问题恰恰被两边的说法互为参证所坐实了:首先是“超龄”的科级干部全被挪离现有职位,只是“纯自愿”还是“被离岗”存有争议;其次是那些干部虽然“提前离岗”,可是工资照发,只是“工资连涨三级”还是“工资不变”存有争议。然而,当地的“情况说明”未能消除争议,因为公众关切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

在现有的基层政治生态中,“超龄”干部究竟是主动辞职还是被动离岗是不言而喻的,拿一些纸上写的程序来给既成事实辩护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也不是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刀切”,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就“让位”没商量,这是既没有法律和制度依据,又不实事求是的举措。以“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为目标,重用年轻干部当然没错,但怎么重用却要依据法度。有的人虽然“超龄”,但春秋鼎盛、能力出色,有的人虽然没有“超龄”,但身体和能力却不及前者,在这种情况下该用谁?不管是出于对工作成败的考量,还是出于对干部前程的负责,综合能力是决定进退的唯一标准,“有为者上,无能者下”是不可更移的铁律。放着素质和能力不看,硬性地以年龄划杠来取舍干部,这是犯了“年轻者必好”的主观唯心病,不但有可能给各项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也会因“赏罚不明”而冷了实干者的心,引起干部队伍的不稳。

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却仍在岗在编,这又会是什么情况?在中国式的官场氛围中,一个领导突然变成“普通一兵”,而且仍然在岗,现任领导会很难办:不给他安排工作吧,整天晃荡也不是事;给他安排工作吧,对老领导发号施令开不了口,开了口老领导也未必买账。所以,一个人一旦无官一身轻,最好的出路就是回家——这也是很多当地官员上午开会“被离岗”,下午回到单位就“被欢送”的遭遇。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所谓“在编在岗”、“自愿辞职”的说辞是苍白的,难以取信于人。调整令一旦下达,失去职位的干部只能回家或者另谋出路,而不负其责、不干其活却取其薪,严格说起来就是“吃空饷”。

从社会效果来看,本次干部调整的吊诡之处在于: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不高兴,认为是被无缘无故“免职”了;“围观”的群众也不高兴,认为又养了一批“不干活还拿钱”的多余的官;似乎只有即将顶上来的新官是受益者,但“干部年轻化”的成效如何,一时也看不出来。一项反对者甚多、赞成者甚少的调整,是否值得顶风推进,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当然,基层政府人浮于事、官多员冗是普遍现象,不排除当地是为了提高效率而开展官员“换血”,为了避免扯皮而出台了以年龄划杠的土政策。然而,越是有正当的目标,就越要采取正当的手段,如果程序上经不起考验,不但有可能在汹汹物议中功败垂成,也有可能给买官、卖官者留下可乘之机。归根结底,师出无名的粗犷行政结不出甜美的果实,唯德才是举并且走合法程序才能功德圆满,这里面来不得任何投机取巧。

干部年轻化应该是确保有能力的年轻人有正常的上升通道,而非机械化地制造到了年龄就下

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相关被离岗的干部向记者反映,他们是“被提前离岗”,需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12月2日《新京报》)

按照当地官方的说法,之所以对达到年龄要求的干部实施提前离岗,主要是因为要践行干部年轻化的用人倾向。且不说此举是否真正能到达到“干部年轻化”的本意,这一行为的法律效用,都难以经得起推敲。从新闻来看,这一决议只是当地市委的一个会议决定的,提前离岗的决定下达前,连当事人都不知情,而公务员法中也并无提前离岗一说。政府部门进人和退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地方组织部门如此单方面划定一条年龄线就对干部予以提前调离岗位,轻率程度可见一斑。一个企业辞退员工都需要经过各种程序和尽到事先告知被辞退者的义务,却没想到,一个地方部门,仅仅以一个不到15分钟的会议,就宣布62人将被提前调离岗位。

至于推动干部年轻化的目的,也显得疑点重重。一来,干部年轻化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应该只是组织机构整体年龄结构的一个反馈,而不该是每个岗位上的年龄一刀切。其推动的方式也只能是以考核进行,以程序和能力为核心依据;二来,干部年轻化与其说反对的是干部的老龄化,不如说是反对按照年龄和权威论资排辈的权力惯性。因此,应对之道应该是确保有能力的年轻人有着正常的上升通道即行,而非机械化的制造到了年龄就下,更不应该是“下”了却还依然占据用人资源。以此来看,这一打着推动干部年轻化旗号的提前离岗决定,其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对于干部年轻化初衷的异化。

离岗却可以拿着比在岗更高的工资,提前调离是在人为制造吃空饷,已不容置疑。事实上,当地的一些做法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证明:据一名“提前离岗”的干部介绍,因为河北省最近严查“吃空饷”,黄骅工商局一些多年不到单位上班的人都在这个风头上回来上班了——如果不是吃空饷,为什么非要来这一出“回马枪”?

在中央严查吃空饷和收紧编制的背景下,黄骅市却仍推出明显有违程序正义和法律依据的提前离岗,其间用意确实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是否存在以权谋私。

此事引发舆论关切,最大的“噱头”在于亮明了一种新的吃空饷现象,但其危害,却绝不止于吃空饷这么简单。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地方政府在编制管理上的混乱,干部年轻化在落实过程中的被异化,以及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上的缺位,因为事关政府公信和权力制约,都是一道道必须被严肃对待的改革命题。

  CFP供图

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

一次性动数十甚至过百名干部的现象并不鲜见,可那都是“暗动”,某个人在背后当“操盘手”,而且一般是挪位、换位,像黄骅市这样,通过组织出面,给60多位科级干部提三级工资后,齐刷刷地拉下来,一律回家养老去,绝对是非比寻常。

公务员不是谁的家丁,想辞就辞,哪怕是组织部门,也要依法管理队伍。《公务员法》第七十八条明文规定,“任何机关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待遇”,黄骅市给数十位干部加薪三级,算不算“擅自”?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黄骅市又凭什么让他们“提前离岗”,剥夺他们的合法劳动权?

这边厢,将仍有数年才退休的干部提前赶走,不让他们继续工作,让他们“吃空饷”;那边厢,又要提拔一大批干部来填补空缺,给位子给待遇,这一去一来之间,要浪费多少公帑?增加多少行政支出?如此折腾与浪费,难道还嫌行政成本不够高,公众的负担不够重吗?与中央提倡的节约精神一致吗?

“签了字,保留一切待遇,工资连涨三级;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很干脆、很强硬,没有一点选择的余地。而且,签字的单子是一个制式表格,上面打印着“我自愿辞去现有职务”的内容。软硬兼施、强迫干部“自愿辞职”以规避相关责任,又是一种什么作风?逆势而动,且动静颇大,当地主政官员强调“要实现干部的阶梯化”。“阶梯化”也没错,可那也要老、中、青结合才构成梯队,你将超过52岁的副科级、科级干部“一刀切”全赶走,也不构成“梯队”啊。所以吧,这个理由也是存疑的。

一个地方大规模动干部,摆得上台面的理由无非就是“年轻化”、“知识化”之类,如果仅仅如此,哪怕违法违规,至少出乎公心,怕就怕夹杂个人“私货”。有些履新的大员,屁股还没坐热,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动干部,为的就是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人”;更有甚者,还将“动干部”当作生财之道。黄胜、马怀德、侯五杰、林龙飞等贪官就是如此。其中,谢文生在主政湖南新化期间,最多一次动干部超过100人。

是故,对黄骅市这种违反法律与常规的举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究竟是决策失误,还是有其他原因,不能打个马虎眼就了事。

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12月2日 《新京报》)

据说在河北黄骅市如此大规模地让科级干部“被离岗”也是头一回,之前都是小范围动作。而这样的事例放在全国恐怕也不鲜见。即便是没有白纸黑字的签署“我自愿辞职”,但调研等提前养老的方式也是屡见不鲜。

这让笔者想起了前段时间关于延迟退休的大讨论,据说这激发了不少干部“要再干两年”的雄心壮志。小步慢跑的延迟退休如果要施行,国家公务人员恐怕是铁杆支持者。然而河北黄骅市把超53岁的科级干部“一刀切”了,恐怕是结结实实地给延迟退休论送上个笑话。

到了年纪的领导干部要被“请”走,缘由是要让干部结构年轻化,“要出25岁的副科级干部,30岁以下的乡长,35岁以下的书记。”这个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毕竟时代变迁太快,各种知识结构都在发生裂变。年轻人的知识和闯劲也算是输给政府体制里的新鲜血液。

然而年纪并非人力资源取舍的唯一标准。而且53岁恐怕在政治生涯中应该是最为黄金的时候,很多时候就能够独当一面。突然间自己要称“甩手掌柜”,不仅个人情感上接受不了,很多科室也将面临“无人驾驶”的窘境。

干部梯队建设不应是一刀切,而应该做适当加减法。Betway必威体育:说“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也要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盲目的以年轻化为名,来进行队伍的洗牌,这种刻舟求剑的方式,实在是有待商榷。

而民众似乎并不关注领导干部的去留问题,他们对“被离岗时提高三级工资”颇有言论。以提高待遇来换得岗位的腾清,这算是以公帑之慷来进行私人之慨吗?《公务员法》以及相关条例都没有如此说明,这种“民间智慧”却为何已经不是秘密了呢?

同样是离岗,为何工人待遇下降,干部却要待遇上升?再迟钝的观察者也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如果说改革是要让既得利益者要割舍自己的“灵魂”的话,那如此“温暖人心”的干部离岗,是不是又将是民粹的说谈由头?

在这个事件中,河北黄骅市的大部分过53岁科级干部还是服从组织安排,不当钉子户。然而干部也是凡夫俗子,在看到如此这般的“杯酒释兵权”,保不齐内心会产生微妙的想法。科级干部说离岗就离岗,那处级干部就八风吹不动。权力在任何时候都会有差异化,但此时将更加明显。这样的心情语境下,公仆们的从政逻辑就难免有跑偏的可能。

11月15日,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全市共有62名科级干部被列入这一名单,其中还包括两名“正值政法工作黄金年龄的”司法系统干部。(12月2日 新京报)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每年都有部分同志会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黄骅市以“实现干部阶梯化”为名,要求“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执行时不分工作好坏,只按年龄“一刀切”,这样的决定让人倍感意外,一项既不符合法律法规,也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决定,究竟是怎样顺利推行的?

从新闻中不难看出,上任没多久的黄骅市委书记是很支持这项决定的,甚至在开会时还提出“要出25岁的副科级干部,30岁以下的乡长,35岁以下的书记,实现干部阶梯化”。众所周知,领导干部岗位一般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虽说不一定年龄大阅历就丰富,但年龄小、参加工作时间短的同志必定缺乏任职必须的经历。

单纯以年龄为界限,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实际上是“揠苗助长”,不仅于工作无益,对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一定是好事。过早承担与年龄不相符的工作,能力不足必然导致压力过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不论是提前离岗休养,还是干部阶梯化、年轻化,都不该以年龄为界限搞“一刀切”。对于大多数干部来说,5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阶段,强制离岗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人为制造的“吃空饷”更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渴望晋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过早承担领导职责只会造成更多困惑和压力,并不利于自身成长。

黄骅市短短几天时间决定如此大批干部的去留问题,未免过于草率。笔者建议:对于确实需要提前离岗的领导干部,可由市委统一安排适合其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工作,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而对于正处于“工作黄金年龄”的干部,也要多考察、多研究,多看工作实绩和能力,别单纯按年龄搞“一刀切”。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希望黄骅市能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及时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