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小时,秒杀正厅职官员雷政富”,这是近日不少媒体对于重庆原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倒掉”的感叹。和雷政富一同卷入舆论暴风眼的,其实还有网友纪许光。作为推到贪腐官员的爆料人之一,11月23日,网友纪许光只身抵达山城赴重庆纪委之约,他的安全问题曾一度引发上万人次的围观。

因为网友纪许光在新浪微博认证的信息是“资深调查记者,河南洛阳性奴案报道者”,所以公众大抵都将其视作媒体人看待,而纪许光本人确实也将自己视为“记者”。赴重庆纪委之约,纪许光在微博上全程直播,雷政富被免职后,他在微博上高呼“高调反腐,我之选择!完美胜利,我之骄傲”。

纪许光的“高调”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质疑者认为,他的这种“高调”并不是为了调查也不是为了揭露真相,更不是新闻理想,而是为了“出位”,一路直播的“悲壮”有“个人炒作”的嫌疑。力挺者却认为,面对盘根错节的公权力,只有“高调”才能更好地自我保护。况且,只要不违法、不挑战社会公德底线、不践踏职业基本规范,低调与高调,这都是个人选择,何必吹毛求疵于“高调”呢?

这一次媒体人“高调反腐”带来的围观强度,并不亚于贪腐官员雷政富的“不雅照”。依个人之见,纪许光“高调反腐”的方式,其实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之分,只不过在新闻专业主义者眼里,“高调”的方式上附着的江湖习气,以及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不该是专业的媒体人所为。但问题在于,如果仅仅强调调查手段的专业性,鉴于目前的社会实际,很多新闻记者可能拿不到“猛料”,并不利于逼近新闻真相。

也就是说,不管是个人选择,还是形势所迫,媒体人“高调反腐”都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就值得赞许和推崇。就新闻伦理而言,记者是记录者,新闻人万万不能把自己变成新闻当事人或者新闻主角,这才符合媒体人的职业规范。以此观之,媒体人的“高调反腐”,让自己成了新闻当事人——而不是客观的记录者,其行为方式确实有值得商榷之处。

记者揭黑反腐绝对没错,这是分内职责。但揭黑反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促进社会良性发展,而不是成就个人名誉。客观上讲,一篇好的揭黑报道,固然能成就一名记者,但这只是报道带来的“次生效应”,而非媒体人的主观意愿和追求。

事实上,很多媒体人的成名,依赖的正是他笔下的报道。好的报道可以成就一名媒体人,就像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成就一名演员一样。但是,媒体人又不同于演员,演员要融入作品之中,媒体人却必须独立于报道之外。如果媒体人只是奔着名利而为,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新闻事件之中,那就免不了角色错位。此时,“作秀”、“炒作”的质疑就会喷涌而出。

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说,“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新闻工作是一件比较直接、能短期见效的武器。”正因为新闻工作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它能够让报道者一举成名,所以,在名利的诱惑之下,媒体人难免陷入“角色错位”的陷阱中。而自媒体时代,媒体人更容易通过“突发性”、“爆炸性”的信息强化自己的话语权,“角色错位”发生的可能性比以往更大。

避免“角色错位”的发生,尽可能让新闻回归新闻,让媒体人回归记录者而不是新闻当事人的角色,当是新闻从业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追求。再喧嚣的争议,终究也有淡化的时候。只是我们寻找的,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而要探讨争议的解决之道。

雷政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人称其为“淫官”、“贪官”,涉嫌帮胞弟揽工程牟利,但还有人说他有想法、有经济头脑,比较注重从政形象。(11月26日新华网)

最近,网络上红的发黑的事件,莫过于被冠以“雷冠希”的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的不雅视频事件。

让公众眼前一亮的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回应,对雷政富进行立案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目前,雷某是因不雅视频被立案调查,其是否还存在其他违法乱纪行为?案情进展情况如何?相信重庆方面一定会以更快得速度、更真诚的态度,更透明的方式向公众说明。

在等待雷政富案情处理结果的同时,不妨翻翻雷政富人生的AB面,或许能从中总结教训,自警自省,让警钟长鸣。

看看雷某在生活作风上的腐化,再对照其在不同岗位上的“反腐语录”,不难发现其是一个“双面人”。如,2006年8月,时任垫江县县委书记的雷政富在该县“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提到:“(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从政先修德,做官先做人,律人先律己,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行慎独、慎始慎终,认真算好利益账、法纪账、良心账,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对于一个存在问题的官员,见识其“阳光”的一面应该不算难,但要探究其“阴暗”的一角确实不易。据悉,记者为了进一步弄清楚雷政富的人生轨迹,特意前往雷某曾担任过县委书记的垫江进行采访。其中多名出租车司机称,雷某主政期间,大兴交通建设,修新路,扩老路,让县城交通更畅通;一些企业老板称雷政富主政时“口碑不错”,虽已走5年,但依旧有市民念他的好;一些公职人员也说,雷政富在垫江期间,垫江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都比较快,还举出一则廉政实例:2005年左右,一名建筑商为了承揽工程私下向雷政富一次性行贿了100万元,但雷政富却主动将这笔钱上交廉政办公室,垫江县后来用这100万元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云云。

从表象来看,或许会轻易得出这样的结论:雷某能力突出、政绩卓越、实干为民,清正廉洁,等等。若不是不雅视频的曝光,谁能想到其生活如此奢淫?行为如此荒诞?不管雷某“双面人”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还是身居高位后异化而至的,但带来的危害和教训都是值得反思的。虽是个案,但对于这种“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面人”现象必须高度警惕。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也是选拔干部最鲜明的导向。“纸包不火”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最能说明问题,不论“双面人”有多大功劳,但若道德沦丧,其功绩也会付之一炬,不管其伪装多么巧妙,但终究逃不过群众的眼睛,避不开法律的严惩。

“人在做,天在看”,让所有为民服务的“公仆”,人生只有一个积极奋进的正面---信仰坚定、道德高尚、崇尚实干、为民谋利。

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继续发酵,有挖根源的,有曝情史的,最热闹的还是“外貌协会”将雷政富3个字解读为“雷人长相、政府官员、富得流油”。一时间,有人形容雷政富的相貌“鬼斧神工,把历史上的各种难看、猥琐、丑陋熔于一炉”,戏称其“长相惊动了党中央”;还有人将雷政富、刘志军、文强、杨达才等已落马或正在落马的官员头像汇集一处,在微博里热顶,名曰“看长相就像贪官”……

还有些文章思考得更“深入”,称“雷政富容貌鬼斧神刀猥琐碜,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成天在大会小会上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有句话叫相由心生,今后祖国挑选官员的时候,长得太像那种爱干坏事的人,就别纳入官场了”;也有人煞有介事地“辩护”:“雷书记的相貌总体来看很不错,红光满面,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但有三点致命的败处注定了他万劫不复,一是吊泡眼,二是鼻下痣,三是小下巴。”……文章做到这个程度,还只是老百姓撒撒怨气泄泄愤而已吗?

孔子云“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当下官员之任用,一直讲求“德才兼备”,何时要求脸蛋漂亮?自古就有貌丑之良臣,也不缺美貌之腐官,过分发挥官员的长相,其漏洞至少有二:第一,形象潇洒并符合高大、帅气、貌美的官员,是否就可以不警惕不监督,如此一来哪里还有“斯文扫地”一词?“你们看我的长相,像个贪官吗”,这是湖北省原副省长孟庆平在露出腐败马脚后的名言,这样的笑谈,岂能成为评判贪官的“潜规则”?

第二,长得不高帅美或略有“丑态”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官员,是否要背负心理的罪过,觉得自己对不起谁呢?长得胖叫脑满肠肥,长得瘦叫尖嘴猴腮,你还让人怎么长?

正如媒体人闾丘露薇所言:评论人的外貌,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教养的事情。现在,这“没教养”的事儿反被津津乐道,就因为其评论对象是些落马贪官,大家占有道德优势,怎么调侃怎么挖苦似乎都是对方“活该倒霉”。调侃贪官本无过错,怕的是损伤判断官员的标准,或胖或瘦、或高或低、或有痣无痣,人本各异,长得潇洒、漂亮的更容易得到一些机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非要按照“相由心生”的思路去发挥,选官难道要搞成选美不成?

在雷政富没有落马之前,怎么判断他的相貌?在公共场合,是不是器宇轩昂、满面红光?太神秘了,也太美了,一点瑕疵都没有,“一官遮百丑”,那些现在被暴露出的“丑闻”,是是非非、纷纷扰扰,都上不了台面,成不了雷书记公众形象的组成部分,今日所谓之“难看、猥琐、丑陋”,恐怕还是书记之气质,谁敢非议半句?对长相的评价,咋就这样天上一脚、地上一脚、泥坑里一脚呢?

围观官员“长相”,是公民的权利。但这个长相,一定不只是眼睛小不小、脸蛋大不大、下巴尖不尖,而应该赋予更多内容:手脚干不干净、作风正不正派、干事有才无才、内心黑与不黑、票子有污无污……自由、立体、透明的评判,构筑着全面的官员长相,呈现着官员美誉度的差别。内在丑,才是真的丑;内在美,也是真的美。一个官员在任上可以被评头论足,被指“长得雷人”,那是言论自由;现实则是,官员在任上干了什么都可以器宇轩昂,只有落马后才可以往死里挖苦,这除了痛快痛快嘴吧,又有何益?

不雅视频事件是一场不期而至的网络狂欢。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行政及反腐机制来说,再次说明任重道远。

11月23日,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被确认为不雅视频中的男性。爆料人称,建筑商雇用女子拍摄视频并要挟雷政富,该女子拍摄视频前“演练多次”,并表示还有重庆5名厅级官员涉不雅视频,4位高官仍在位,其中1名官员在薄熙来和王立军案后下台,重庆未对此事表态。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雷政富必将以承担罪责的方式,偿还他对公共利益、对政府公信的欠账。与此同时在网络上,一些恶搞雷政富肖像的图片也层出不穷。而随着爆料的深入,公众也都开始翘首以待另外5名涉不雅视频的官员浮出水面。一段视频材料对一个地方官场所产生的搅动,足以让人侧目。雷政富的应声落马,以及公众对“5个厅级官员”的追问,似乎同样也在表明公众或网络监督的威力。大约正因为此,有人乐观地提出,这次重庆不雅视频事件之后,公众对官员的监督将切换到“偷拍模式”上。然而对此说法,我却并不看好。

一方面,就像南京周久耕事件后一些官员开始有意识地抽“反包白条”烟,杨达才事件之后一些官员开始尽可能检点行装那样,雷政富事件固然也会成为一个“及时的警醒”。但是它除了提醒一些有特殊兴趣的官员从此“多长个心眼”之外,并无特别的意义。另一方面,说到底,重庆官员不雅视频事件仍只是一次意外事件,对于反腐与监督同样不存在必然的逻辑。

按照“线人”的说法,在这一场狼狈为奸的故事中,假如建筑商没有“胃口太大”,或最终与雷政富达成某种“共识”的话,雷政富不会被暴露。此其一。其二,不雅视频事件不可能与反腐建立必然之逻辑,这是因为之前的各种“偷拍模式”案件,经过网络曝光之后,虽然扳倒了个别问题官员,但并未发酵,成为一种威慑官员的监督方式。

如果按照“线人”所讲,此事长达5年时间的尘封,这当中必然有一种公众所不能窥见的隐秘。那么这样一种方式到底因何存在,又因何“解密”,其中有什么样的权衡与交换,输送与顾虑,公众均不得其详。而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形真的改变了吗?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迟来的查处也同样减低了“依法查处”的力量,也更减低了公众监督的期望值。与此同时,由不雅视频牵出诸多丑闻,实是一种意外的结果。在关于雷政富、漂亮女生与建筑商的交易中,还有多少未被揭露的事实,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强有力地介入。

不雅视频事件是一场不期而至的网络狂欢。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行政及反腐机制来说,再次说明任重道远。

近日,一条名为“雷政富情妇‘周小雪’照片曝光”的微博,却让就读于必威体育app官网:某所大学的小林(化名)惊呆了,因为微博中的“情妇周小雪”照片,正是她自己的写真照片。(《海峡导报》11月25日)

雷书记的倒掉,不啻为网络监督的又一大成果。一段几年前的旧视频,经过在微博上63小时的传播后,正厅级干部雷政富便被“秒杀”。即便不通过任何技术分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微博上240多万条与雷书记有关的嬉笑怒骂,是如何加速了其被免职的进程。正如有论者所言,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但小林却受到了这场网络监督活动的误伤,一组她在婚纱摄影店拍的写真,竟被人在互联网上说成是“雷政富情妇周小雪”,部分照片甚至被打上了“小三”的水印。笔者随手打开一条名为《曝光情妇周小雪私照》的博客,除了小林外,文中还配有多位女子的照片,用图片搜索可发现,博主不过是在网上找了些美女图片,再自己编一些“解说”而已。

这看似是一件侵犯个体公民名誉权的“小事”,实则不然。此前的网络监督活动中,已经有过太多的移花接木甚至造谣传谣。在乌坎事件中,很多人把一张清秀女子的侧脸图设置成微博头像,因为据说该女子是薛锦波之女薛健婉,然而事实却是拍照者传错了。此前,还有网友将我国驻外使馆工作人员考察的图片,伪造成“某乡党委书记出巡场景”。至于重大新闻事件中常见的“老图新用”就更是屡见不鲜。

其实,正确的观点根本不需要用错误的事实来传播。如果想为“网络监督”加一把劲,那么雷政富被曝光的事实已经足够震撼,何苦还要伪造情妇照片?在这个舆论场空前热闹的时代,表达态度和立场的价值判断固然重要,但注重真相与逻辑的事实判断更加稀缺。

如果凭借“正确的价值观”就可以用毫无根据的谣言进行“网络监督”,这样的举动只能搞臭网络监督的名声,徒然增加相关部门的办案成本,给反对网络监督者留下口实。

□新京报评论员 李慧翔

和此前许多网络反腐事件一样,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埋没时间之长,再次暴露了反贪腐机制之短。

网络流传不雅视频主角,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被免职后,该视频“第一爆料人”朱瑞峰站出来,向媒体披露了视频背后的更多内幕。据其称,该视频是重庆市公安局“内部的公安干警”提供,视频于2007年拍摄,是一名建筑商偷拍的,想用来要挟雷政富。但雷政富却未被处理,反而视频女主角和该建筑商被立案调查,最终,视频女主角被刑事拘留30天,建筑商因私刻公章罪被判刑1年。

雷政富不雅视频被曝光后,其垮台速度之快,人们有目共睹。但谁曾料到,这段不雅视频之前已经被埋没5年。如果爆料人朱瑞峰的说法属实的话,在公安机关的介入下,该不雅视频其实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是,这段视频为何没有成为相关部门的查处线索,在几年前就将雷政富拉下马,反倒是视频的拍摄者被治罪呢?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关键细节,其背后的问题,可能比雷政富的个人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它反映出的,是个别地方对官员监督机制的形同虚设,公权力不仅未成为惩贪治腐的利器,反而成为雷政富这种官场败类的防护盾。

因此,重庆有关部门有必要将此列入雷政富案的另一调查重点。查清建筑商偷拍视频要挟雷政富是否确有其事,是否如朱瑞峰所说,雷政富将此事请示了重庆市一名高层领导,王立军曾就该案成立专案组。爆料人还称,除雷政富之外,其手中还有5名重庆厅级干部的不雅视频,“4位高官还在位,一人已下台”,这是否属实?重庆方面应主动与报料人接洽,将此事一查到底。

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并非偶发事件,官员一步步走向堕落,必然有一个过程。我们看到,一方面是雷政富私生活的糜烂,及贪腐传闻的流传,另一方面,雷政富却又在公开场合恬不知耻地大谈“反腐倡廉”和“风清气正”,这样的现象真是莫大讽刺。对此,各种监督官员的机制,为何会失灵?如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雷政富的问题怎会一拖5年?雷政富要是当年在建筑商的要挟下服软,那么不雅视频还会不会流出,雷政富还会不会在一夜之间落马?

和此前许多网络反腐事件一样,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埋没时间之长,再次暴露了反贪腐机制之短。

雷政富不雅视频是一个提醒,在网络反腐监督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当下,反贪腐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要在官员贪腐的发现机制,确保贪腐案件独立办案的制度保障上,做出更大的改进。只有如此,体制内的反贪腐,才能走在网络反腐的前面,而不至于让一段官员不雅视频,一埋没就是5年。

□韩涵(媒体人)

经重庆市纪委调查核实,近日互联网流传有关不雅视频中的男性为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11月23日,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免去雷政富同志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11月23日华龙网)

“没有这事”。当网络传出不雅视频时,记者问及当事人,当事人很肯定,矢口否认,“没有这事”,结果没过几天,就被免职了。一方面,仿佛已经是惯例,只要有相关负面的东西,一开始当事人都嘴皮硬得很,仿佛被冤枉了。当然,也有被冤枉的时候,但是,毕竟最后被证实确有其事的太多,所以大家宁愿相信也不怕冤枉好人,这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另一方面,网络的传播能力确实强大,网络问政的成功也让大家为之兴奋。但是,这种兴奋能持续多久,人们不得而知。

也许如何应对网络应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一次次的网络反腐的成功,足以形成一本案例,各色的教程应是不乏素材。有网友在为领导干部总结各种应对网络的秘笈,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如,针对不雅视频、不雅照片等,要么戴上面具、要么带头套等等;针对“天价表”等,有人建议领导买手表罩子、或者出境前取下;针对“天价酒”,领导喝酒都自带,将好酒装普通瓶子里,或是装矿泉水瓶子里;等等,其中不乏恶搞调侃之意。但是,应对网络,成为领导干部的必要技能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学好了这些应对办法,就真能杜绝一切负面的东西?

反腐当然好,但是传播不雅视频算不算传播色情呢?站在打击腐败分子的角度,当然有不雅视频、图片来支撑是有必要的,也才算证据确凿。但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国家法律也规定不能传播复制色情视频或图片。这里该如何去平衡和界定呢?是将腐败分子也抓起来,把传播不雅视频的人也抓起来?还是只抓腐败分子?假如传播了不雅视频,没把腐败分子拿下,那又该抓谁?是法律说了算,还是大家说了算?所以,在网络打击腐败分子的同时,应该根据网络的特殊性,加大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让网络反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杨普)

政治八卦因为与民众的社会生活关涉度更高,已成为中国网络的特色之一。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获悉,重庆已将“网曝重庆北碚区委书记与情妇淫乱视频”事件定性为实名举报,高度重视、严肃调查。目前已初步确定视频非PS,但是视频中的男主角是否是被举报人本人,尚在确定之中。

虽然这个回应保留着所有官方对此类事件回应一贯的稳重和留有余地,但也从中看出了一些新意,即将网络披露此事的行为定为“实名举报”,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一点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初步确定视频非PS”和“男主角是否是被举报人本人尚在确定之中”,则让关注者介于喜悲之间。至少到这个时段,事情的发展轨迹,还是“一切皆有可能”。

自有传播业以来,八卦新闻就牢牢占据着公众关注兴趣点的主要位置,而其中又分政治八卦与娱乐八卦,政治八卦因为与民众的社会生活关涉度更高,而受关注程度更高,这已成为中国网络的特色之一,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有人认为,这种出于私利动机的录像投入到公众视野中,媒体再跟进是不合适的,会败坏网络道德,毒化社会空气。但在当下反腐手段与腐败花样并不对等,民众对某些失德官员的恶行反制力欠缺的情况下,这样的非常之法,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舆论空间的。这是有关部门应该正视的一个客观事实。

与以往出现这类事件之后,当地有关部门从最初斩钉截铁地辟谣、“封口”,到羞答答地承认“可能有”,到被越来越多的事实逼得无法、最终采取措施,每一步都处于被动的处理模式不一样,重庆方面在处理这次事件时的积极与主动,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相比于网络的大胆与激动,相关部门的调查更审慎和细致,是没错的,但这种审慎与小心,一定要与民众的关注度合拍,切不要让人感觉这里面有拖的意味。因此,快速准确地发布接下来的真实进展,非常有必要。

□曾颖(作家)

地方政府部门应顺应潮流和民意,积极看待网络反腐,依法调查,快速回应。一个明智的政府部门,没有理由不重视网络反腐,也不会坐等某一网络反腐事件持续发酵。

经重庆市纪委调查核实,近日互联网流传有关不雅视频中的男性为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11月23日,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免去雷政富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

雷政富不是第一个被网络反腐曝光的官员,也不是第一个被曝光不雅视频、照片的官员,但他应该算是最快被查处的官员之一。

对于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重庆方面态度积极而严谨。在网络曝光后,22日,重庆就迅速将事件定性为实名举报,向外界表示,高度重视、严肃调查,并初步确定视频非PS。23日,重庆方面在确定雷政富为不雅视频男主角后,免去其职务,并立案调查。此案可以说是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合作反腐的又一典型案例。重庆正视网络反腐提供的线索,积极展开行动,一场舆论风波终于有了初步结果。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公民社会日益成熟,网络反腐也就蔚为大观。网络反腐不同于纪检部门的反腐,也不同于过去民众向有关部门上访、举报。网络反腐一开始就借助微博等网络传播平台,以爆炸性的猛料让公共舆论空间瞬间鼎沸。网络反腐从来不单纯是法治的问题、反腐的问题,也是一场公共舆论突发事件。

地方政府部门理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顺应潮流和民意,积极看待网络反腐,依法进行调查,快速做出回应。

倘若对网络反腐置若罔闻,那么,必将形成持久不息的舆论事件,让地方政府公信受到重创。“表哥”杨达才事件就是典型的负面案例。由于陕西方面消极面对网络监督,让“表哥”事件又形成了类似于华南虎照事件的公共舆论危机。最终,“表哥”虽被查处,但是当地政府也透支了公信。这样的代价,得不偿失。

一个明智的政府部门,没有理由不重视网络反腐,也不会坐等某一网络反腐事件持续发酵。只要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网上的反腐信息当然也就是最好的反腐线索。

只有积极对待网络反腐,方能增进民众的信心,赢得社会的信任。昨日,官员不雅视频的爆料人纪许光发布微博表示,他将选择信任,赴重庆配合纪检部门进行调查。而此时舆论对他的重庆之行,反而没有什么担心。

希望接下来重庆方面根据爆料人提供的线索,全面调查雷政富是否涉嫌违法行为。可以预见的是,雷政富不会是最后一个,而在获得一系列正面激励之后,网络反腐风暴的威力将会继续增强。其他地方也应该从这些事件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善待网络反腐,有效利用网络反腐。

□新京报评论员 于德清

在不雅视频照片被晒到互联网上后,雷政富涉嫌以权谋私的更多信息也被网友曝光。可见,党政干部若不端正作风、遵守法纪,藏得再深也会露出蛛丝马迹,最终难逃法律惩处。

又一名党政干部在网络围观中倒下了。重庆市纪委调查核实,近日互联网流传有关不雅视频中的男子确为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目前,雷书记已被免去职务,立案调查。

雷书记被曝光的事情确实不雅。网友举报,2007年初,时任北碚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的雷政富在重庆一宾馆与18岁二奶进行性淫乱。作为直辖市的区委书记,此事不仅令雷政富本人名誉扫地,也严重影响了党政部门的形象。重庆迅速反应,并及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这是平息网络舆论、整顿党纪政纪的必要措施。

近年来,不少针对党政干部的网络举报,从南京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到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表叔”,这些官员都是先被人抓住日常细节、发现苗头,后被查出违法乱纪事实。雷政富案正是如此,在不雅视频照片被晒到互联网上后,其涉嫌以权谋私的更多信息也被网友曝光。可见,党政干部若不端正作风、遵守法纪,藏得再深也会露出蛛丝马迹,最终难逃法律惩处。

当然,这并不是说官员不能有正当生活需求和个人隐私。官员可以花钱消费,也难免会有各种生活爱好,不过这一切都必须经得起晾晒。有的领导喜欢打牌、抽烟,有的干部喜欢买手表、腰带,只要来路正当,公众自然不会干涉。但如果打牌是为了方便受贿,手表都是别人“进贡”,就另当别论了。

因此可以说,只要涉及公共利益,官员就没有隐私可言。官员的隐私权有必要受到限制,因为公众对官员既有道德上的要求,对其涉及权力运作部分也有监督的权利。假如雷政富被曝光的不雅视频涉及家庭生活,那么应追究曝光者的法律责任。如果确属作风问题,公开举报便无不妥。

在公众面前,官员的隐私部分越少,越能体现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官员戴什么表、抽什么烟、干什么事都成了隐私,公众如何监督公权力,又如何对这个政府有信心?

从这个角度讲,要创造条件让百姓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让政府运作越来越透明。当政府运作对公众不再神秘,官员言行都在公众眼皮底下,政府会更具公信力,官员恐怕也不敢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