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网友微博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策划会上,主任让一名实习生帮忙给大家订盒饭。结果该实习生以“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拒绝。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网友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到底是90后这个群体太自我、不懂礼貌,还是人们的职场观念需要更新了?

正方

需要实习的

不仅仅是技能

实习生都希望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但如果以为实习的仅仅是技能,除此之外神马都是浮云,那就大错特错了。职场如江湖,身处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研究表明,在个人的成功中,以技能为代表的智商,只起20%的作用,其他80%靠的是社会环境、机遇还有情商。很少有工作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无数职场达人的经验都证明,身在职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实习是迈向职场的第一步。实习生在实习单位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融入社会的本领。如果以为一切琐事、小事都与己无关,不愿意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的话,他能获得的学习机会也必然很小。原因很简单,没有哪个单位会把大事交给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也没有多少人会愿意跟一个什么都不太懂的人进行平起平坐的合作。

许多实习生抱怨自己干了太多“杂活”,但他们却往往忽略一个事实:越是对“杂活”不计较,往往能更快地融入团队,更快地上手“正经”而重要的工作。很明显,对于实习医生来说,手术前辅助消毒和灭菌这样的“杂活”也是学习的过程。人不可能一直当实习生,而这一阶段的长短恰恰取决于你能否放低身段,能否摆正一切皆是学习的心态。

实习生希望被平等对待可以理解,但平等不是喊出来的,还是早点醒醒吧。 (谭敏)

反方

“新人新猪肉”

是职场陋习

“新人新猪肉”是广式俚语。猪肉都是要被人吃的,“新人”是要被“老人”欺负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个叫“切你生猪肉”。在职场上,只要你是“新人”,就得像个新媳妇,干着“婆婆”不愿意干的事,受着“婆婆”们撒过来的气。只有当你荣升“婆婆”之后,你才能一雪当年之耻。

“婆婆”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视“新人”如“猪肉”为当然,只是当你还是“新人”时,你不觉得窝囊、憋屈而愤愤不平吗?若是工作经验不足倒也罢了,而“老人”欺负“新人”的往往是一些非业务性质的杂务,如斟茶倒水、搞卫生之类的。

站在“老人”角度,一些人非常不理解“90后实习生拒绝订盒饭”的行为,随口就能上纲上线定下“N宗罪”,什么“没礼貌”、“不懂事”、“不会与人相处”、“个人主义膨胀”等等,道德批判之余,甚至还作苦口婆心状,谆谆教诲“90后”:“订盒饭也是一种实习”、“人际关系也是职场生存必备”等等。可是,凭什么“90后实习生”就理该帮其他人订盒饭,不干就要受到谴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思维及行为方式,为何非得将他们往职场陋习上按?难道相沿成习的“新人新猪肉”规矩不该反思吗?

不论如何,多一些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在职场上对不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说“不”,没有什么不可以。

(连海平)

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微博上热传: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

这只是一起个体事件,若将这件事放大到全体90后身上,将其看成“不懂事的一代”,则显得有点以偏概全,甚至有些“妖魔化”了。

在一个团体里,为团体提供服务,年轻人应该多做一些,但并不等于这是年轻人天然的必须全部承担的责任。相反前辈还应以身作则,做好传帮带。

当人们对这位实习生的说法进行指责时,是否看到了他在拒绝“城府”,在自觉保护自我权益。尽管这种自我权益的保护显得不合时宜,不够礼貌。但这也许恰恰是90后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即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更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

至于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善待朋友,以及秩序和规则意识,是每一代人的终生必修课,不仅仅是90后的“专利”。

□夏慧萍(媒体人)

在社会中无外乎两件事:做人,做事。实习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学做人,否则后者很可能是徒劳。

2012年被称为“90后入职元年”,从“实习生拒订盒饭”这件事来看,不少90后在职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这位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我妄加揣测一下,这位实习生说这段话基于以下几种心理: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而订盒饭与导演无关;订盒饭这种小事不值得自己做;这么多人开会,单独找我去订盒饭,摆明了是欺负我,坚决不干!

事实上,导演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的工种,没有全局观和周密的考虑断然做不好。而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能把不同餐馆、不同价格的饭菜和众人的口味结合到一起也非易事。拒绝一次看似不经意的机会,就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

或许他认为自己是来学习导演的,订盒饭这种事情太小,不值得自己做。其实,“成才非一日之功”,职场经验和社会阅历也需点滴积累,谁都无法一步登天。失去了生活实践的基础,最后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说实话,实习生在团队中能承担的事务较少,劳动价值也相对较低。年轻人身体强健、腿脚利索,被分派订个盒饭也算合情合理。

在社会中无外乎两件事:做人,做事。实习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学做人,否则后者很可能是徒劳。如果该实习生听到主任的话后痛快地答应下来,并妥善地订好盒饭,必定会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了这样的好印象,主任和其他同事自然就会喜欢自己,才会更加用心地教授知识,传递经验。

90后绝大多数“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成长于网络”,因而形成了性格独立有余而生活独立不足,精神断乳提前而生活断乳滞后的特点,在工作中眼高手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沟通和交流。这些缺点并非无药可救,只要在社会中多加打磨,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90后也会逐渐成长起来。

要想不断成长,他们除了自身不断学习积累,还需社会提供一个宽容、健康的成长环境。要看到90后身上具有前辈们所没有的优点,例如敢于挑战、个性突出,追求人格的尊重和自我实现、认知速度快、学习能力强等。面对90后员工时,应当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帮助他们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明确方向和目标,同时善待他们,少贴标签,少以权压人。

相关评论:

“实习生拒绝帮忙订盒饭”引热议

“实习生拒订盒饭”何必吐槽90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要求一名实习生会后给大家订盒饭。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这条微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众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更有专家对“90后”特征进行了总结: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断乳提前,生活断乳滞后。(《中国青年报》11月5日)

每一代人都是在特定的物质、人文环境中长大的,环境滋养着一代人的心灵,也容易形成某种集体性的“代际性格”。“90后”是网络时代的宠儿,青年学学者黄志坚将“90后”性格养成的环境精辟地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人,与他们之前和之后的每一代人一样,其性格同样有好有坏。1989年出生的作家蒋方舟曾将“90后”描述为“掌握着最领先和敏锐的工具,获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却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这一代比起他们的前辈,其自主性、个性更为鲜明,既前卫又自我,既开放又封闭,既实在又旷达,既知天下事又少不更事,因而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恐怕也比他们的前辈更为剧烈。

涉世之初,人们对“90后”的印象如何?不愿订盒饭、做杂事、怕吃苦、对长辈直呼其名、不擅于待人接物、做事就要待遇、讲名利等,诸多毛病由此可见一斑。而对“拒订盒饭”的集体吐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青年人“不懂事”的普遍担忧。从网络回到社会,从学校来到职场,从书本走进现实,从宠爱有加的家庭转向前路漫漫的世路,的确有太多礼数、规矩要熟悉,这既是一个后天习得的过程,也是一种角色转换的过程。“90后”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练,需要前辈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一点点耐心。

不过,“90后”的诉求又未必全然不合理。年轻人的工作责任缺少明晰的边界,实习期间加班加点不给报酬,参与创造性工作不予署名,这些情形真的都合理合法吗?社会不是愚弄人使单纯者复杂化的“机关”,理想的社会应该更为简单、宜人,在抛却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的同时,应当更直截了当地鼓励劳动和创造。如果年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要屈从于前辈意愿,未必全是好事。

一个社会如果只能由前辈说了算,甚至于前行者错了也是对的,这不仅对于年轻人是一种不必要的磨练,是一种多余的客套,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好事,因为社会毕竟要向前发展。换个角度看,能否有效接纳年轻人带来的新理念、新冲击,其实也是社会活力的一大证明。

如果说“90后”的成长是要改变“不懂事”的现状,那他们的前辈的成长,则是要改变不顺时势“不懂理”的局面。打破视野的局限,冲破代际隔阂,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其实前辈们也需要和“90后”一道,共同适应、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