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看到黄山迎客松后,被迎客松的姿态所吸引。之后,他动用30多万元公款,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在林业局门口。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近600万元。2年后,局长因腐败落马,两棵假树随即也被拆除。(10月17日《法制日报》)

初闻乍看之下,《贫困县林业局花费30万用水泥造“迎客松”》的标题,很难不让人迅速联想到“虚荣膨胀”、“铺张浪费”、“滥耗公帑”等的措辞。而细细看罢报道,当明白“树倒”的前因是缘于“官落马”后,我便很快为起先的“看报看张皮”自感脸红:水泥“迎客松”虽然天生是个“山寨货”,却也未必需要承担多少的原罪。

动用30多万元公款打造两棵水泥“迎客松”,代价固然不菲;贫困县林业局门口“种”松之前,本身已负近600万元的债务,应也不会有假。可我不禁想问:倘若2年以后,“造松局长”并未因腐败问题东窗事发、身败名裂,那么当初所造这两棵惟妙惟肖的水泥“迎客松”,是否还会被视作“罪状”而立刻铲除呢?可见,“树”不是主犯,“人”才是祸首;只不过循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常理,让无辜的水泥经“迎客松”,很快就经历了“景”与“罪”的转换与轮回。

说水泥“迎客松”并无多少原罪,可供支撑的理由并不单薄。想想看,假如负着沉重债务的贫困县林业局,当初花费更多资金,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传统门楼,待到局长出事之后,是不是就要称之“门楼有罪”了呢?所以,相比之下,如果排除“事后诸葛”和“先入为罪”,水泥“迎客松”尽管也有挥金如土之嫌,至少其有别于人的“特色价值”还是有的。更何况,即使脑袋一拍、“种”松两棵,或存违规违纪之过,试问动工兴建及其“栽下”以后的2年时间里,咋就没有上级提醒或是监督制约呢?

不必夸大水泥“迎客松”的原罪,倒不是想为这种挥霍版的“官员杰作”摇旗呐喊;而是说,人们既不希望看到某些官员权柄在握时,身边之人对其毫无原则地唯唯诺诺、甚至“爱屋及乌”,但也更为反感于一见“大势已去”,就搜肠刮肚地热衷罗织落马者的“深重罪孽”,即便不能邀功请赏,至少也利“撇清干系”。

走笔至此,我的确稍稍感到遗憾:贪官倒了,一度风光无限的两棵山寨“迎客松”,是否一定也得面对“砍”之而后快的结局呢?既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业局楼前的造“松树”和造“大门”,本身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此“官倒松树砍”的急促表现,到底是想反衬一种“与过去决裂”的忠心,还是隐喻有些人内心里,其实真也认可了“栽树等于栽祸”的迷信?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被黄山迎客松高大挺拔的姿态所吸引。回单位后,动用数十万元公款,找了十几个工人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植”在林业局大门口。而此时,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经近600万元。如果不是局长的意外落马,两棵造价高达数十万元的假“迎客松”,或许还会堂而皇之地“成长”在该林业局大门口。(10月17日人民网)

作为一个贫困县的林业局长,在部门负债已近600万的情况下,仍能轻而易举动用数十万公款制作两株水泥迎客松,笔者不禁要问,该县经费申报审批程序是否合法?李三成的行为是否得到默认?

在“官本位”思想作祟,“一言堂”权力集中的体制下,两棵山寨版“迎客松”成为“标志性”建筑,也为该局长“下课”埋下了“伏笔”。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拨付的扶贫经费本应该纳入改善民生、造福于民身上。但是,该局长却因着自己的喜好,不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反而动用一笔数十万的公款,堂而皇之做一颗山寨版“迎客松”栽在林业局大门。笔者认为,“山寨”的不是水泥迎客松,而是水货刘三成。

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将人民授予的权力当做自己享乐的工具,披着“民主集中”的外衣,干着“我说了算”的勾当。“唯我独尊”的言行最终将自己送入违法犯罪的深渊,而这两棵“迎客松”也许只是他权力独享的“标志性建筑”,背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超出其职责范围内的虚假“政绩”。

一个不负责任的林业局长,一个挥霍人民财产却说着“不差钱”的林业局长,一个本该栽树却栽水泥的林业局长倒下了,是人民之幸,也是人民之悲;是国家之幸,却也是国家之悲。

希望相关部门有所警醒,认真严肃的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从财政的审批到款项的落实,都需要各个部门各需其职、相互监督,如此,保障人民的财产花到实处,落到实处,带给群众益处。

河南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看到黄山迎客松后,被迎客松的姿态所吸引。之后,他动用30多万元公款,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在林业局门口。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近600万元。2年后,局长因腐败落马,两棵假树随即也被拆除。(《法制日报》10月17日)

“管树木”的变成了“管水泥”的,这样的奇怪现象被许多人所不解。其实这不过是权力无所不能的表现之一。而该局长花30万公款打造两棵水泥“迎客松”的原因,更是荒诞可笑:“只是因为从黄山的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迎客松”,就突发奇想要造水泥牌“迎客松”。

水泥“迎客松”是权力为所欲为的标本。但是,倘若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仅仅因为打造了两棵山寨树,或许还不至于被拉下马。我们看到,在水泥“迎客松”的后面,还有一座非常气派的林业局大楼。而这座林业局大楼花去的钱,要远远多于这两棵山寨“迎客松”。因为修建新办公大楼,该林业局的负债已达到了580多万元——这才是问题的可怕之处。一些行政部门无论是有钱,还是没有钱,兴致一来,大笔一挥,钱都不会成为问题,而纳税人恐怕也只有在东窗事发之后才能知晓其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可怕细节。

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的落马却基本与这两棵假松树以及背后的大楼花销无关,只是因受贿被调查之后才发现其花30万造了这两棵极具个人喜好风格的山寨树。花30万造出来的“迎客松”,高达15米,外观不可谓不气势凌人,用水泥造树的想法不可谓不雷人,建的办公大楼,也可以直逼一些省直机关和国家部委的办公楼,可是,这都没有能够招来审计和反腐的风。足以见得,“树大招风”并不通用。在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流行的一些地方,只会让人注意到官员的气派和威严,又哪有人注意这到底花了多少钱?

人去楼空,官员进去了,水泥“迎客松”也被一并被拆除了。对此,许多网友认为,既然已经花了钱建了起来,这两棵山寨版“迎客松”也应该保留下去,警示后来人,以儆效尤。而笔者认为,拆除这两棵山寨“迎客松”,同样能向某些滥用权力的官员发出警告的信号。

拆水泥“迎客松”易,破权力为所欲为的局难。水泥“迎客松”拆走之后,留下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阻止权力因个体的喜好随意花钱?水泥“迎客松”的根本问题,仍然在于权力这只老虎没有被关进笼子。以至于一些单位的一把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此语境之下,再提加强权力监督、实现财政透明和权力制衡,就不是老话套话。如其不然,如水泥“迎客松”之类的怪标本就不会杜绝。

河南淅川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动用30多万元公款,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在林业局门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近600万元。2年后,局长因腐败落马,两棵假树随即也被拆除。(10月17日《法制日报》)

现实生活中,官员下台后其下属、政绩等必然跟着“倒塌”,一两棵假树根本算不了什么。只不过,“山寨迎客松”虽假,却花费了30多万元巨款修建,如此景观能否移作他用,非拆除不可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权力的横行不羁?

如此精雕细刻的“迎客松”屹立在林业局大门口,看上去自然气度不凡。只不过,河南淅川县毕竟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县林业局负债近600万元的情况下,还能斥巨资修建“迎客松”,其政绩工程的本质已暴露无遗。

如果说“山寨迎客松”是典型的形象工程,损害公众利益,那“权力迎客松”显然更可怕,当一切都运行在权力的潜规则之下,监管却形同虚设,这才造就了权力的自肥和庞大,对于民众而言,这才是让人深恶痛疾的关键所在。

正如林业局一位副局长所说,造树之初他就提出了意见,但局长坚持要造,最终“山寨迎客松”拔地而起。且不论副局长所言是否属实,但在“一把手”说了算的官场生态中,其他人即使有不同意见又能如何?“一把手”“一言堂”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如果不加强权力监督,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两棵“山寨迎客松”倒下了,还会有更多的“权力迎客松”屹立不倒,对社会及民众造成更大的危害。

一次偶然机会,淅川县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看到了黄山迎客松,他立即被迎客松高大挺拔的姿态所吸引。回到单位后,他立即动用数十万元公款,找了十几个工人用了近4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植”在林业局大门口。而此时,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负债已经近600万元。(10月17日新华网)

多少百姓温饱还没有解决的贫困县,耗资30万元来造水泥树,足以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负债600万元的贫困县林业局,大手笔动用公款制造水泥垃圾,足以表现在我们的伙伴中,没有最愚蠢,只有更愚蠢。身为堂堂林业局长,不去带领大伙儿植树造林,护树培绿,不是把珍贵的每一分税款,用到公共绿化中去,而是用在毫无益处的制假造假上,不是栽树,而是制造水泥树,真是愚昧之极,前不见古人,可笑之至,后不见来者。能让先辈痛彻肝肺,能让后代笑出眼泪,能让同辈深感蒙羞,能把自己钉上遗臭万年的耻辱柱,也只有这样做才行吧。李三成啊,李三成,总算服了You。

当然,李三成并非孤家寡人。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曾有矿山涂刷绿漆,曾有道边栽无根树,和制造水泥树如出一辙。只是李三成有些不幸,“树大招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国家级贫困县的林业局本已严重负债,人员的工资都难以足额发放到位,而李三成却专权独断,花巨资建假树,最终引来职工举报,继而翻身落马,法院以李三成犯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与那些拥有几十套房产、动辄贪污受贿数千万乃至上亿之枭雄相比,李三成或许还有些委屈。可是“一把手”负责制的“一言堂”权力生态环境相同,造成林林总总“李三成”们腐化堕落的外在原因相同。绝对的权力绝对走向腐败!

怎么说不受监督呢?制度设计中,监督力量,十面埋伏,方方面面,强大无比。只是在制度运转和监督实践中,“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而已。这显然早就是一个老话题了,由于监督的困境始终没有转机,监督失灵依然如故,所以老话题仍旧是日久弥新的话题。其实一个县的林业局局长,科级干部,9品芝麻官,若在过去朝廷都可以管得着,皇帝都可任命或撤职。只是现在官太多了,直接现管的上级都管不来了,所以“芝麻”可以膨胀为“西瓜”,为所欲为,拍胸脯,拍脑袋,拍屁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直至西瓜爆炸,成为茶余饭后让人苦笑的谈资,成为后人的惊诧。

河南淅川县林业局原局长李三成,被黄山迎客松所吸引,但因其是保护植物不能购买,于是动用数十万元公款,打造了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将其“种植”在林业局大门口。两年后,局长因腐败落马,两棵假树随即也被拆除,成了一堆垃圾。(10月17日人民网)

门口矗立着奢华的“迎客松”确实显现出淅川县林业局的热情好客,但这和淅川县国家级贫困县的身份极不相称。淅川县林业局在原局长李三成落马后拆除“迎客松”是正本清源,但笔者认为,毁掉价值数十万元的“迎客松”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有点资源浪费。

据报道,李三成打造的两棵高达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花费了30万元,而当时淅川县林业局负债已经近600万元。这就不禁让人疑惑,600万元的负债是从何而来?在负此巨债的情况下还敢打造如此奢华的“面子工程”确实是胆大包天。30万元不多,只值两棵“假树”;30万元也不少,可以造福一大批贫困人口。假如这这笔钱用在植树造林,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恐怕意义远比“迎客”要高远得多。

拆除腐败的“迎客松”,表明了淅川县林业局拨乱反正的态度和决心,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除掉林业局门口的“假树”一定要拆除吗?将其拍卖收回点资金用于还债也未尝不可。

钱对于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很缺也不缺,因为其本身贫困,但每年国家和社会各界给予的帮扶支持也很多。国家级贫困县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真正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上,从源头上防止类似山寨“迎客松”的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