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毕业生求职群中也有鲶鱼效应

2022-01-07 21:10:28?作者:严奇?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互联网笔试刷题监督群”“银行面经分享群”……经济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李自掰着手指细数自己加入的七八个毕业求职微信群,每个群涉及的行业和功能不一,但活跃度颇高。互联网时代,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1月7日 《中国青年报》)

坊间有俚语“职场如战场”。实际上,在毕业入职之前,诸多青年学子就已经进入了“战场”。就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好工作,高校毕业生各显神通。通过网络建群“抱团取暖”,亦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手段。其实,对不少毕业生来说,毕业生求职群既是竞争的舞台,也是协作的舞台,还是社交的舞台。

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就业竞争形势不可谓不紧张。初入社会,青年学子最需要的不仅有学识与学历,还有来源于职场环境的“实战”信息。运用毕业求职群分享和了解求职信息,补全视野盲点,找准自我定位,并在相互监督的过程中,保持竞争意识,避免“躺平”。

或许,有人会担忧,网络中公开分享信息会不会暴露自身弱点,并培养竞争对手?诚然,网络群组桥接各路毕业生,可面向广博的人才市场,同一个群中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比拼的就不再是个人信息差而是群体信息差。只要群中有人求职成功,群友就能汲取更多成功经验。良性竞争比没有竞争好。

进一步来看,毕业生求职群的运用环境并不局限于就职之前。入职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群组结识同一个专业领域的同龄朋友,将求职时的社交友谊转化为职场助力,或分享工作经验,或对接业务需求,或寻求新的职场环境。无论如何,多加入一个群组,就意味着多一份社交资源。

当代青年人上学后有“同学群”,毕业后有“求职群”,入职后还有“同事群”。社交网络伴随Z世代成长,也为他们提供不竭的营养资源。对于青年学子建群求职的现象,各大高校不妨给予一定的关注,帮助他们强化网络社交能力,合理选取社交资源,促使他们尽快找到好工作,同时避免上当受骗,避免成为网络时代的社恐人。

在“慢就业”趋势下,高校毕业生若不想当“咸鱼”,并融入“鱼群”,相互刺激,保持活力。毕业生求职群无疑是促进青年人求职创业的小舞台。对此,我们当积极看待。(严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