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必威体育app官网:|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别过度渲染“空巢青年”的悲情

2017-01-23 11:12:43?刘建国?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在常态思维下,提及“空巢”的概念,似乎总会联想到一些老人。然而,如今“空巢青年”也已经成为热词之一,这种现象确实令人颇为忧虑和不解。根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空巢青年”多,63.6%的受访者认为“空巢青年”未得到足够关注和理解。由此,“空巢青年”也被看作是“弱势群体”,其处境和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何谓“空巢青年”?主要是指那些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现实中,该类型的人群其实并不少见,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繁华都市下的生存压力让人倍感艰辛。在有关“空巢青年”的叙事里,越是在拥挤不堪的都市中,则越是存在创业的挣扎和崎岖,这个群体无可避免地被他们自己以及舆论染上悲情。然而,对于这个群体的描述,更多的来自于“无中生有”,只是一种矫情的表述,缺乏客观的心态评价,这表现出片面的认知和理解。

再多的悲情,只是一种非理智情绪的表达。其实,仔细想想,谁不曾经是所谓的“空巢青年”呢?笔者如今已近中年,在二三十岁时,也曾经独处异乡,为了生活而拼搏和努力。然而,这难道就是“空巢青年”吗?每个人都会在年轻时面临挫折和坎坷,这正是人生的经历阶段,更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既然如此,何必非要将这个年轻的群体打上“空巢青年”的烙印呢?“漂”在异乡,即便是缺乏感情的慰藉,居住条件不甚理想,应该是拼搏奋斗的励志榜样,没有必要活在“空巢青年”的悲情之中。

“空巢青年”并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社会心态。此种心态的滋生,更多的与青年自我定位和认知有关,故意贬低自我,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心态。如今,一些青年更多的向往成功,然而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眼无数功成名就者,他们也曾经经历过磨难和挫折,他们曾经不也是“空巢青年”吗?厚积才能薄发,“空巢青年”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然,缺乏应有的沉着和稳重,更表现出了其内心对生活的愤懑和自嘲。假如,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成为一个群体的心态,不仅不会走向成功,反而会为自己的未来增添更多的阻力和障碍。

每个人都在奋斗,“空巢”不是一些青年人的象征和符号,只要秉持拼搏进取的心态,生活必然会变得更加美好。鸡汤式的励志,虽然并不能成为左右命运的砝码,但与吐槽抱怨相比,无疑可以远离“空巢青年”的悲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