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必威体育app官网:|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快的和嘀嘀合并 公众不必过于担忧垄断问题

2015-02-26 17:26:07?徐宗威?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5年2月14日,快的和嘀嘀两家中国最大的出租车叫车电商,宣布实现战略性合并。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烧钱、便利,是这两家出租车叫车电商给社会公众留下的最深的记忆。“快的”市场发展到360个城市、“嘀嘀”市场发展到300个城市。在2014年,中国打车APP累计帐户规模为1.72亿,其中“快的”占有56.5%;“嘀嘀”占有43.3%。由于两家电商加在一起占有打车软件用户帐户总数的99%,两家电商的合并引发社会公众对出租车市场垄断的担忧。

出租车垄断,由来已久

2000年之后,中国出租车市场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政府对出租车的运营条件、运营规模(出租车数量)、运营价格实行监督和管理。这说明出租车市场是垄断的,属于行政垄断类型。这种市场垄断状况由来已久,而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其中主要的原因,出租车服务为公共服务,涉及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和出行安全等公共权益。

而快的和嘀嘀两家电商的合并,并没有触及出租车市场实行的基本制度,也就是由政府对出租车运营条件、运营规模、运营价格等进行监督管理的特许经营制度。.出租车市场的垄断,不是由于两家的合并带来的,而是作为公共服务,政府对出租车市场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带来的。这种市场垄断从维护社会公众权益、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角度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叫车环节,制度上是空白

快的和嘀嘀两家电商推出的服务,严格讲是在出租车市场的“叫车环节”或“预约环节”的服务。而政府的特许经营制度,在出租车市场的叫车环节或约车环节,过去是没有制度设计的,或者说是没有考虑到互联网业务设计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叫车环节,客人站在街上就可以叫车,在家里打个电话也可以叫车。因为没有制度设计,也就没有相应的政策约束。也是因为没有制度设计,才可能出现这两年的烧钱大战,才可能出现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规范的所谓“补贴”。这种“烧钱大战”或者说“所谓补贴”对原有制度安排造成巨大冲击,在市场竞争中为争夺客户存在明显的不当竞争。即使在国际市场,很多国家都会对不当竞争采取反补贴等措施。

显然,社会公众担忧的两家电商的合并所带来的垄断,只是在叫车环节或预约环节的垄断。这种垄断,如果只是改变了叫车方式和支付方式,带给社会公众出行时的叫车方便,而没有增加社会公众的经济负担,也没有其它经营者提出不当竞争诉求,城市政府可以顺其自然,不必加以约束和规范。但如果叫车环节影响了出租车的运营安全,影响了依法律确定的价格机制和运营机制,城市政府就需要制定新的或完善法律法规,对出租车的叫车环节或预约环节进行约束和规范,以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保障其它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垄断有医有药,不必过于担忧

出租车电商的出现,反映了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市场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趋势发展迅速,似乎无羁无绊,渗透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政府公共服务,将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城市政府应当保持相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保障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维护社会公共权益。

出租车叫车或预约网络服务,这是城市的出租车管理部门,或者说这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可以做的事情。现在,国内著名电商已经做了,这挺好。符合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垄断行业投资和运营的要求,也符合政府公共服务深化改革的要求。社会公众对两家合并后带来垄断的担忧是正常的,但不必过于担忧。因为政府对垄断市场的监管是有医有药的。

事实上,任何垄断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变化的。即使两家电商合并,打车软件订单占了全国出租车订单量的50%,高峰时占了三分之二,仍然是有限的,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在维护公共权益面前,任何垄断行为都是可以约束和可以调整的。这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权益是否受到损害和损害的程度。对出租车叫车或预约环节的垄断,政府有足够多的措施和办法加以约束和规范。关键看社会公众的公共权益是否受到损害,如果必要,可以设立特许制度,对经营者的条件和经营要求做出约束和规范;如果必要,可以设立经营期限,以使更多的经营者有机会参与出租车叫车环节的经营;如果必要,可以设立税收制度,对经营者垄断经营带来的部分收益课以税赋,充盈公共财政,用于更多公共服务领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