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应是不再“配车”而非不再“配专车”
www.fjnet.cn?2011-03-09 16:55? 丁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3月7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省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省部级以下单位车辆不固定到人。(新华网3月8日)

公车改革成了现在的热门话题,两会一边在热火朝天地讨论公车改革该如何进行,另一边,国家新的公车管理办法却已经下发。只是,全国人大代表叶青的“一个人的车改”,尽管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并且有着年省8万元的效果,却显然没有引起决策层的兴趣。

新的公车使用管理办法,最大亮点估计就是省部级以下不再配专车。可所谓的不配专车,还是会按人员编制定车辆的多少,只是车辆不固定到人。简言之,不配专车并不意味着不配车,那这样的办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现在广为公众诟病的公车私用等问题,还是令人生疑。

我们能理解相关负责人所说的“公车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但一个新办法的出台,它在多大程度上对旧有不合理的方面进行了纠正,却能看出政策的制定者们在这场改革中纠偏的决心和力度。显然,新的公车管理办法,与公众对公车改革抱有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国到底有多少公车,这一直是个讳莫如深的问题。只是去年底,人民网的一篇报道里提到,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而位列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这些都表明,中国的公车问题,不是给谁或不给谁配专车,而是到底该不该保有这么大的公车数量?到底该用什么切实有效的办法,确保所有的公车使用都是为了真正的“公事”?比如一个县级单位,原本有4辆公车,其中一辆是领导专车,按新办法,领导虽然没了专车,但只要这个单位还有公车,那领导不是一样可以“专用”?新办法看似可以减少公车的绝对数量,但在杜绝公车私用上,却没有让人看到值得期待的举动。这些问题不解决,那所谓新办法里的亮点,极可能又成了一纸空文,就像厅局级以下干部,按以前规定也是不配专车,可现在很多县乡一级干部一样违规配车。

真要想解决公车浪费和公车私用的问题,除了用技术手段监控公车的去向外,也应该收紧公车审批的口子。就像日本东京1万名公务员,只有10辆公车。简言之,对相当一部分单位,应该是不再“配车”而不是不再“配专车”,从根本上杜绝私用的来源。

公车改革和公务员试点社保一样,都是一场事关各方利益的博弈,其中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就是真正支付公车购买和使用费用的公众。因此,作为最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群体,相关部门在公车改革的博弈中,就更需要向公众敞开大门,倾听他们的声音,并进行充分的论证,而不是两会上的讨论还在进行,这边决策者已经自己给自己拿出了一个方案。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6个年头。但现实是,一边在叫着改革,一边公车消费也仍然居高不下。这次的新办法,千万别让公众16年的期待又一次落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