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应对未来通胀预期必须未雨绸缪
www.fjnet.cn?2009-11-11 08:18? 井水明?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近一段时间,政府高层及部门密集提及通胀预期,将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 将防通胀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分析者称,在粮食价格和美元贬值的冲击下,通胀预期压力已渐浮现。国家统计局指出从物价来看,中国不存在通货膨胀,但必须承认存在通货膨胀预期。(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从当前经济增长态势来看,进入第三季度,一方面国内经济企稳复苏几成定局,今年GDP “保八”已无悬念,CPI年内有望改变持续为负的困境。另一方面国内农产品价格涨势凶猛、公共产品不断抬头、金属价格悄然回升、美元持续贬值、甚至消费品价格也开始发力,给通胀形成了较大压力,增强了人们未来通胀预期。在当前经济形势趋稳的态势之下,对于未来通胀预期和担忧应当得到重视。鉴于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特点,政府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采取多项措施,严防我国将来由局部通胀转化为全面通胀。

首先,必须正视翘尾因素负效应将在下半年逐步减弱。去年8月-12月CPI环比增幅基本为负,而PPI在去年8月份达到高点后,开始普遍回落。这意味着即使今年8月至12月环比持平,CPI和PPI同比也将逐渐上升。对此,政府部门有必要未雨绸缪,加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防止资产价格过度上扬。通过适度紧缩“流动量”,把包括房地产、新兴行业重复建设、高耗能重污染快速上马的虚火降下来,保证实体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次,流动性“滞后效应”将于明年显现。经验表明,我国M1增速与PPI和CPI同步运行,且存在2-4个季度的滞后期,因此,目前M1快速增长有望加大明年通胀压力。政府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政策从外围化解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膨胀压力。继续推进电力、天然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与财税、反垄断、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推进,通过深化配套改革和能源资料的最优配制,防患于未然。

第三,“输入型”通胀效应将在明年显现。下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将见底企稳,明年上半年实现缓慢回升,全球商品市场有望在实体经济的带动下实现全面复苏,届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将加剧国外“输入型”通胀压力。现在,政府要抓住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外部需求缓慢增长的大好时机,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会员国的沟通,建立多方协作的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努力提高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通过鼓励性、扶持性政策,扩大外贸出口量,把可能出现的“输入型”通胀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政府高层及部门对未来高通胀的预期和担忧,是完全理性和正确的,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继续实施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及时驱动出口、消费两驾马车,激活生产、消费、金融等关键链条,才能在应对未来通胀预期中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局面的出现。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