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考试经济”能否也“晒晒”账本
www.fjnet.cn?2009-10-28 08:12? 赵继珂?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5日发布2010年度中央机关招考网上报名情况简报称,截至24日24时,共有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资格审查,根据以往经验,预计今年将有100万人确认参加考试。(10月25日 新华网)

在感叹参加考 试人数多、公务员热得“烫手”的同时,也不禁感叹“考试经济”带来的巨大收益。按照每人80元缴费标准、100万人缴费参加考试计算,合起来就是8000万元;各省每年还有省级公务员考试的报名缴费;“公务员热”的同时,各种培训机构推出高价培训班和高价辅导书,也引发广大考生慷慨解囊,这么合起来算,公务员“考试经济”将远远不止这8000万元。

此外,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水平,纷纷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光在学校参加的就有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等等。每一项考试的报名费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甚至上千元。一场考试下来,有关机构光此项收入就少则几万元,多则几百上千万元,再加上体检费等其他费用,无怪乎有学生惊呼“考试经济”竟然成了最挣钱的行业。

诚然,各种考试从报名到取得结果要经过很多步骤,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相关花费当然不少,收取一定费用于情于理都可以理解。

但是,不同内容的考试、不同地方的考试报名费相差巨大,报名费究竟依据怎样的标准划定?报名费由哪些部门参与确定,报名费使用过程中有无相关机构进行监督?报名费用于考务之外是否还有盈余,盈余部分又如何处置?也都随着“考试经济”的膨胀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值得一提的是,组织考试的机构多是政府人事部门和下属事业单位,考务费用想必应该有财政经费保障,这样一来,考试收费会不会是坐收纯利润?

遗憾的是,鲜见相关部门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资费成本长期不透明运行,“考试经济”就容易变成一个灰色地带,引发人们的猜测。最近,媒体对广州公开年度预算“账本”一片热议,“考试经济”不妨也把账本拿出来“晒晒”,毕竟,只有主动公开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才不会使“考试经济”变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才能促进“考试经济”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