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报亭的广告栏上贴着关于窃听门报道的海报。

在新闻国际总部门口,原本位于右下角的《世界新闻报》的招牌已被摘下。

2011年7月23日,窃听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记者在伦敦牛津街一个报亭附近看到英国左翼杂志《私家眼睛》一张宣传海报:默多克父子和新闻国际CEO布鲁克斯三人的头像被印制成通缉照的模样,上面打着"GOTCHA!"(“逮到你!”)的字样。报亭老板告诉记者,这期《私家眼睛》特别畅销。

英国人对默多克向来又爱又恨。一方面,他背负着“入侵者”、“肮脏的挖掘工”和“不择手段的冷血商人”等骂名;另一方面,他是从撒切尔夫人到卡梅伦英国历任首相的座上宾,他独霸一方的传媒事业给英国带来数万的就业机会,他的《世界新闻报》和《太阳报》在英国长期销量第一,连英国老牌名报《泰晤士报》也得依仗他不计成本的投入才得以维持经营。

当今世上,没有一个家族像默多克那样在一个国家集聚如此巨大的媒体势力,其对英国媒体市场的垄断若在美国或澳大利亚早被视为非法。这种对英国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大渗透注定了窃听门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默多克家族本身,英国的政治、文化新闻行业无不受到冲击。

在记者走访的英国记者、学者和媒体观察人士中,有人认为窃听门就像一场“茶杯里的风波”,终将消停;也有人认为事件虽然难撼新闻集团的雄厚经济根基,但默多克在英国的政治影响力将随着他的声誉每况愈下。

文、图/特派伦敦记者 王希怡


背景资料

默多克

进军英国市场

1968年,默多克来到英国,买下的第一份报纸就是《世界新闻报》,他改变报纸风格走向低俗路线,销量节节上升。1969年,默多克收购《太阳报》,经过多年努力经营,这两份小报成为英国销量最大的报纸。

1982年,默多克目光投向高端大报,收购正严重亏本的《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

上世纪80年代末,默多克投资高风险的卫星电视,建立天空(Sky)电视台,一度几乎因此破产。然而,收费卫星电视最终在英国获得成功,天空卫视(BSkyB)一年利润超过10亿英镑,成为新闻集团在英国最赚钱的产业。

在《世界新闻报》关闭之前,默多克掌控的新闻国际是英国报业市场的主要“玩家”,旗下《太阳报》、《世界新闻报》、《泰晤士报》和《星期天泰晤士报》合共占英国报纸总发行量的37%(《世界新闻报》关闭后,估计该比例下降至20%左右)。在截至2010年6月的财政年度,这些报纸给新闻国际带来16.1亿美元的收入。

新闻集团2010年财年总收入为327亿美元,其中来自分布在世界多国的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电影公司业务的收入总额约为226亿美元,占总额69%。

新闻集团报纸总收入为61亿美元,其中英国新闻国际(包括《泰晤士报》、《星期天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的总收入为16.1亿美元,仅占总额的4.9%。

整个7月,窃听门事件不断发酵,《世界新闻报》关闭、多名新闻国际高层被捕、收购BSkyB计划功亏一篑、默多克父子面临议员的拷问和舆论的声讨。

在旗舰街(英国新闻界别称),《世界新闻报》等报社记者不择手段挖料之事早在两三年前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如今突然爆发,前英国《泰晤士报》、《观察家报》记者马丁·哈克比对此这样解读:“道勒事件触动了人心。道勒不是政客或明星,她是邻家小女孩,所以她的遭遇能引起民众的共鸣。在英国,一旦触动公众情绪,就能掀起轩然大波。”

哈克比认为,在未来一两年的时间里,将会继续有更多的黑幕陆续被爆出,更多人需要为自己的错误偿还代价。前英国曼彻斯特《斯托港快报》记者麦特·霍恩则推测,事件将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战。

有人由此推测,这是默多克传媒帝国倾塌的前奏。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科林·斯帕克斯教授认为,从经济角度看这种看法站不住脚:“默多克的业务重心和主要收入来源在美国。在英国赚钱的主要是天空电视台,英国报纸带来的收入不多,《泰晤士报》和《星期天泰晤士报》甚至是亏钱的。”

虽然从账本上看几家英国报纸对默多克来说“微不足道”,但是这些报纸共占英国报纸总发行量的37%,这为默多克提供了强大的话语权,使得他拥有左右英国政坛的力量。而窃听门危机的爆发授人以柄,未来新闻集团业务的拓展必将面临更多掣肘。有人担心,一向喜爱首先以报人自诩的默多克,对报业的热情可能会深受打击。


“茶杯里的风波”

哈克比和霍恩均认为,默多克可能最终无心恋战,全面撤出英国报业市场。还有一种可能性,默多克年事已高,下一代继承人未必像他那样对报业怀有巨大的热情。这对于正面临诸多挑战的英国报业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因为像默多克那样热衷报业发展且坚信报业前途的大亨不多。

斯帕克斯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形容窃听门事件宛如一场“茶杯里的风波”,新闻国际最终能挺过来。

“三年前,英国银行家丑闻掀起轩然大波,冲击英国经济,如今没人记得;两年前,英国多名议员滥用公款事件,如今没人记得;窃听门事件也一样。公众情绪只有在能改变些什么的时候才会变得重要。这件事虽然令民众愤慨,但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

霍恩觉得,至少默多克左右英国政坛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政客们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积极寻求他的支持。”

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助理研究员曾飚看来,英国媒体与政治的关系根深蒂固,绝非一场窃听风波和道德审判可以斩断它们之间的联系,但他同样认为窃听门对默多克传媒帝国影响不大。

“第一,窃听被判定有罪,那么承担有罪的部分。罪有多大,后果有多大,而不是反过来;第二,把窃听门扩大化,那就大家一起拉下水,因为做这个事情,新闻集团不是独一家;第三,这次参与听证的保守党议员,是绣花枕头,英国政客对此事没什么能力,也没使用什么力气。”

哈克比和霍恩两位前记者均认为,窃听门事件将促使英国新闻界进行深刻反思。“事件对英国媒体、官员和大众提出警告:向默多克或其他任何媒体集团屈膝是危险的。”霍恩说。

有分析人士认为,《世界新闻报》的倒闭将成为英国小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就像1997年小报记者在戴安娜逝世后大为收敛一样。哈克比称,事件将令小报记者停止不择手段挖料的做法。“很多人意识到不择手段可能最终要付出代价。”


“第四权力”左右英政坛四十载

“在唐宁街10号,没有大的决策可以不考虑这三个人的意见:首相、副首相和默多克。”

理论上,新闻媒体这一“第四权力”应保持独立,对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政治权力实施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但实际上,自从1968年默多克借收购《世界新闻报》开始对英国传媒界的征程以来,他与历届英国政府的关系就密不可分。

一方面,默多克在英国传媒界的大肆扩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西方选举政治深受媒体舆论导向的左右,政客积极拉拢媒体,这使得垄断话语权的默多克在英国政坛翻手成云,覆手为雨。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助理研究员曾飚形容默多克的力量就像《星球大战》中的黑武士。“基本上,他可以为英国读者制定话题,提供素材,讲述这个世界的‘真相’。”

哈克比称,“默多克从来都站在赢家的那一边”,利用媒体势力来获得政治影响力和商业利益。多年以来,没有英国政党能够在不受默多克的支持下赢得大选。

默多克掌握的“第四权力”登峰造极,甚至可影响英国首相的决策。布莱尔执政时的副新闻主管兰斯·普莱斯形容默多克是“英国第24位内阁官员”。“在唐宁街10号,没有大的决策可以不考虑这三个人的意见:首相、副首相和默多克。”

窃听门事件曝光了卡梅伦与默多克的密切关系。卡梅伦组阁后在首相官邸接待的第一位媒体大亨正是默多克,他还聘请《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库尔森出任新闻主管。

曾飚表示,新闻主管是英国内阁一个很关键的职位。“就像电影《教父》里黑帮角斗发生的时候,老教父告诉儿子要监控打进打出的电话,‘新闻主管’对政府形象的控制也类似于此。”

新闻主管的人选往往来自英国小报。曾飚说:“可能他们都是从第一线干出来的,做事情不怕脏了手,英国大报的编辑记者往往有点清高,做不了这些。”

斯帕克斯坚决反对默多克对话语权的垄断。“理论上,我有一票,他有一票,我们是平等的。但实际上,默多克凭借巨大的话语权可轻易地左右政局走势,这显示出西方民主制度的局限性。这说明在西方社会,权力并没有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一个商人的势力可以远超一名记者或大学教授。


英国报纸多有政治立场

英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有政治倾向性,其中不少会公开支持某些政党,为其宣传拉票。这些报纸的新闻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其政治立场影响,如《每日邮报》右翼立场明显,而《卫报》则比较左倾。

斯帕克斯告诉记者,媒体是否应该有政治立场,在英国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英国报纸太多,百家争鸣也是自然的事情,这意味着读者可以选择符合他们政治立场和口味的报纸,在那里寻找共鸣,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看。像BBC那样坚持在社会各主流声音保持平衡,带有鲜明立场的声音往往得不到表达。但也有人认为,BBC尽量中立客观才是媒体应有的立场。民众不该只听认同的声音,他们应该听听别人不同的看法。”

监管机构的尴尬:权力小掣肘多

在窃听门事件中,英国报业投诉委员会(PCC)也因被认为监管不力而深受口诛笔伐。PCC公共事务主任威廉·戈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承认,有必要改革英国报业的监管机制,但改革不能激进,而要实际。

过去50多年来,英国纸媒一直由行业发起并出资的机构进行自我监管。1991年,英国报业投诉委员会(PCC)成立,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全国性新闻仲裁机构。

PCC实施会员制,绝大多数英国报刊都是其成员,资金来自会员的支持,每年接受并处理大量新闻投诉。不过,在窃听门事件中,PCC被指“不作为”,民众开始对主要靠自律的媒体监管机制提出强烈质疑。


独立性有限

面对外界的批评,PCC公共事务主任戈尔向记者表示,那些指责英国报业自我监管失败的说法是一种过分简单的判断,“没有一种监管制度——甚至包括司法制度——能够保证阻止那些有心要违规的人不去违规。”

戈尔认为,以PCC为代表的自我监管制度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作用:“我们代表民众监督报业纠正错误;我们制定行业守则,界定恰当和不恰当的行为;我们教育记者;我们不断提高标准。”

话虽如此,在实际操作中,PCC有很多局限性。首先,PCC只对会员有管辖权。今年1月,英国快报集团就宣布退出PCC,结果是PCC无法再处理针对该集团下属报纸的投诉。

其次,PCC独立性有限,资金来源于作为会员的各大报业集团,难免受人掣肘。斯帕克斯表示可用一句英国谚语来形容PCC的局限性——“支付吹笛者的人挑选曲目。”

更关键是,PCC管辖手段主要是寄望媒体自律,对违反准则的行为大多只是要求其道歉或更正等,缺乏更严厉有效的措施。而且,PCC只能协调仲裁,不能实施调查。有分析人士指出,窃听门事件中涉及的跟踪窃听、入侵手机和邮箱等手段技术先进,只有警方才有权限和能力去侦查,期待PCC去取证,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改革重实际

如今,改进和加强媒体监管在英国已成基本共识。但怎么改?依然众说纷纭。

7月28日出版的《星期天泰晤士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英国民众认为英国报刊行业不能再仅由PCC进行行业自我监管。63%的被访者支持英国国会设立独立监管机构,从国家层面监管英国报业。

戈尔强调,不能为了急于解决问题而对PCC全盘否定。“英国报业监管制度的改革必须有理有据,其目标也必须是实际的、可以实现的。”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新华网伦敦8月5日电 (记者 郭瑞)英国议会下院文化、媒体与体育委员会主席惠廷代尔和工党副主席哈曼4日要求调查《每日镜报》涉嫌电话窃听行为,特别是对事件主角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主持人、《每日镜报》前编辑摩根进行调查。

英国“甲壳虫”乐队成员麦卡特尼的前妻米尔斯日前指责拥有《每日镜报》的三一镜报集团一名高级记者2001年窃听她的电话语音留言。摩根曾在《每日邮报》2006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他听到过麦卡特尼给米尔斯的电话留言。

惠廷代尔说,摩根应返回英国回答一些“非常严肃的问题”,正在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伦敦警察局可能对他进行讯问。惠廷代尔还指出,三一镜报集团对其编辑程序进行的审查是不充分的,因为审查只涉及记者当前的活动,没有考虑他们过去的行为。

与惠廷代尔的立场相近,哈曼也敦促摩根交代问题。她表示,窃听是一种犯罪行为,在这一问题上的每一项指控都应该接受警方的彻底调查。哈曼承认,虽然“窃听门”事件发自《世界新闻报》,但窃听在英国新闻界显然“普遍得多”。

“甲壳虫”乐队成员麦卡特尼4日晚已经表示,他的电话显然被窃听了,这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麦卡特尼打算与英国警方就这一问题进行接触。

这不是三一镜报集团首次被指涉嫌电话窃听。原《每日镜报》记者希普韦尔不久前揭发老东家,称当年身边的同事“普遍”有窃听行为,而且窃听不限于《每日镜报》,还涉及集团旗下多家报纸。

闹得沸沸扬扬的英国“窃听门”事件葬送了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为了引以为鉴,三一镜报集团正在检查其报纸的编辑与监管程序是否在发挥作用,是否有不当行为。除了开展自查外,集团还表示将充分配合政府发起的相关调查。

' />
旗下广告公司遭遇俄式“潜规则” 默多克割肉败走俄罗斯

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正在分崩离析。据美国媒体1日报道,当英国警方上个月还在不断深入调查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丑闻之时,默多克以大约2.7亿美元(约人民币17亿元)悄然卖掉新闻集团在俄罗斯的户外广告公司——户外新闻,这个价格还不及该公司3年前市值的五分之一。这笔交易意味着,默多克低调地结束了他在俄罗斯的商业冒险。《时代》评论,默多克在这次冒险中经历了俄罗斯户外广告行业的谋杀、腐败等“潜规则”,相较起来,英国的窃听风波实在是一个乏味的挫折。

进军

趁机入主俄罗斯

源于一件谋杀案

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得以进军俄罗斯,源于一件谋杀案。2002年2月,莫斯科“户外广告之王”弗拉基米尔·卡内夫斯基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十字路口,被一名杀手刺死于车内。这种事在俄罗斯广告圈不稀奇。1996年至2004年间,至少有11名俄罗斯广告公司的主管死于或伤于各种买凶杀人案。

对于默多克来说,卡内夫斯基的死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打开莫斯科市场的契机。默多克从一群俄罗斯商人手中买下了户外新闻公司,他继续任用莫斯科的商场老将马克西姆·迪卡契夫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在两年间成长为俄罗斯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之一,拿下了除莫斯科外的所有大城市的广告合约——莫斯科一直是卡内夫斯基的地盘。

2002年6月,迪卡契夫在户外新闻公司大楼外,被一名伪装成卖报人的凶手开枪射中左胸。默多克怒不可遏,致信普京,要求彻查,但最终不了了之。几个月后,迪卡契夫切除了部分肺部,回到了工作岗位。

卡内夫斯基遇刺后,2003年初,默多克向户外新闻公司借出一笔保密资金,使后者顺利买下了卡内夫斯基广告公司三分之二的资产。户外新闻公司从此攻进了莫斯科市场。


发展

败也官方背景

成也官方背景

美国媒体称,在俄罗斯做生意,只有资本是不够的,与官方的关系尤为重要,而默多克在后者处于明显劣势。他在俄罗斯的第一个生意伙伴是石油航空大亨鲍里斯·贝瑞左夫斯基,此人是最早反对普京的寡头之一。因此,默多克在俄罗斯政界被视为“刺头”,上世纪90年代末,他与贝瑞左夫斯基试图控制俄罗斯一个主流电视频道遭遇失败。2001年,贝瑞左夫斯基逃亡伦敦。

《时代》报道,转机出现在前莫斯科市长尤里·卢日科夫的儿子亚历山大身上。亚历山大恰巧也是从事户外广告生意,他与默多克的户外新闻公司发展出密切关系——户外新闻拥有亚历山大旗下广告牌的独家代理权。尽管户外新闻CEO迪卡契夫否认公司因此获得在莫斯科广告市场的特别待遇,但这无碍户外新闻与亚历山大一同拿下莫斯科市中心三环地段的户外广告合约。

失败

2.7亿美元贱卖

仅当年五分之一

2008年梅德韦杰夫取代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政府开始对混乱不堪的户外广告行业进行整顿。户外新闻公司被曝欠税4500万美元(约人民币2.8亿元),广告业的新规定也导致该公司不得不撤下许多户外广告,把市场份额让给竞争对手。去年9月,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解除了莫斯科前市长卢日科夫的职务。

眼见俄罗斯广告行业“地震”,默多克果断决定出售他在户外新闻公司拥有的79%股份。他早在2008年就对英国《金融时报》抱怨:“我们越成功,被窃取的果实就越多。最好就是现在把它(户外新闻)卖掉。”

然而3年过去了,期间经历了一个金融危机、两次失败的谈判,默多克现在才把户外新闻公司卖掉,与2008年16.5亿美元的市值相比,默多克仅以2.7亿美元出手,可谓“贱卖”。

然而,美国《时代》评论,这笔买卖遭受的损失事小,默多克也许应该为抛掉一个麻烦的包袱而高兴。因为至少,它没有成为默多克的下一个丑闻。真水

' />
新华网伦敦8月2日电 (记者 郭瑞 张越男)伦敦警方2日上午逮捕了不久前关张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前执行主编斯图尔特·库特纳,罪名是涉嫌指使私家侦探窃听他人电话和贿赂警察。

伦敦警察局证实,库特纳应约到伦敦北部的一个警察局接受调查,他抵达后即被逮捕,目前正在接受警方的讯问。库特纳此前曾否认他与《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有牵连。

现年71岁的库特纳2009年退休,曾在《世界新闻报》工作29年,当了22年执行主编。

此间媒体分析认为,库特纳是《世界新闻报》的一个关键人物,财务管理可能是他的工作职责之一。由于职务关系,库特纳可能负责批准向为报社提供信息的私家侦探支付报酬。

库特纳是伦敦警方开始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以来逮捕的第11人,其他被捕人员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前媒体主管库尔森、英国国际新闻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布鲁克斯等。

新闻集团拥有的《世界新闻报》因大肆窃听名人、政治家和一般公众电话被曝光于不久前关张。伦敦警方目前正在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和贿赂警察问题进行大规模调查。

' />

中新社伦敦8月2日电 (魏群 史忆)伦敦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2日宣判,上月在议会关于《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案听证会上袭击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的英国男子乔纳森·梅-鲍尔斯,被判入狱6周。

法庭的判决称,鲍尔斯将于服刑期间,在狱中服务3周,并赔偿受害者15英镑,以及支付250英镑的诉讼费。

这名来自伯克郡的26岁袭击者自称为“强尼·马布尔斯”,是一名喜剧演员。他在7月20日听证会即将结束之时,突然从旁听席冲上前,将手中“盛满剃须泡沫的纸碟”向鲁珀特·默多克砸去,泡沫击中了默多克的衣服。坐在后排的默多克的妻子邓文迪迅速起身“护夫”,掌掴袭击者鲍尔斯的头顶。鲍尔斯随后被制服。

检察官马拉奇·帕肯汉称,鲍尔斯将“泡沫派”藏在旧衬衫里带进举行听证会的大楼,随后将衬衫丢在垃圾桶里。在听证会进行过程中,鲍尔斯看起来对默多克的证词和听证过程并不感兴趣,甚至一度打瞌睡。

法官在判决时说,议会举行的听证会有着庄严和文明的传统,当日举行的听证会非常重要,而鲍尔斯出席的目的就是扰乱会议的进行。另外,默多克当时并不知道受何物袭击,因此判决时会考虑到默多克受到的惊吓伤害。

鲍尔斯在2日庭审时承认,他对默多克进行了攻击,导致现场局面混乱及恐慌。他在7月29日的审讯中也承认了自己的袭击行为。当日他走出法庭时,模仿默多克在听证会上的言辞对媒体及公众说:“这是我最谦卑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