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2020年2月9日
分享
第58期 仙游青靛提炼,让一株小草变成“金药草”
  • 林文喜查看马蓝。 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摄
  • 马蓝。 东南网记者 梁丽萍摄
  • 提炼青黛的坑池。 东南网记者 梁丽萍摄
  • 枇杷林套种马蓝。 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摄
  • 青黛。 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摄

2019年10月,来自福建莆田的一抹靛青色再次亮相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交易会。质地纯正、芳香扑鼻的仙游建青黛(又称“青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经销商驻足于前。

古法技艺使最原始的本草气息得以保存。在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当地药农用已经传承了800多年的传统手工艺——仙游青靛提炼技艺,演绎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奇。2011年,该技艺作为传统医药类“非遗”,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优药材 质量居同类产品之冠

林文喜查看马蓝。 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摄

冬月里,和煦的阳光洒在仙游县书峰乡成片的枇杷林上空,枇杷树上结满了一簇簇枇杷花。书峰乡被誉为“枇杷之乡”,枇杷是书峰的一张名片。而在茂密的枇杷林下,则藏着书峰乡另一个特色产业。

走在枇杷树丛下,成片低矮的绿色植物跃然眼前,这是当地药农栽培的马蓝种苗。据药农介绍,传统马蓝种植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既怕持续高温、日灼,又怕霜冻严寒,放在枇杷树下套种,可遮阴、防冻,又能充分利用山里有限的土地资源。“有的种苗没种在树底下就得用遮阳网遮住,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灵活揭盖。”

这一株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马蓝究竟有何特殊价值,让当地农民如此上心?

马蓝。 东南网记者 梁丽萍摄

据了解,马蓝是一种药用植物,是加工制作青黛的植物原料。青黛是一味应用实践长达千年、疗效显著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抗菌消炎等功效,是板兰根的主要原料。作为福建大宗药材的建青黛,《中国药材学》一书称:“福建所产青黛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据史料记载,仙游县是建青黛的主产区,也称仙游建青黛,其种植建青黛原植物马蓝、加工建青黛的历史已有800多年,其质量居同类产品之冠,为福建“四大建字号”名优地道药材之一。相传,宋代仙游籍名臣蔡京身上患得“竹蛊”(腮腺炎),后其常年穿着家乡青黛染制的清爽舒适的青花布料内衣,使用同样布料的被褥以“辟邪”,疾病很快痊愈了。于是,他经常托人从家乡带回青花布料,仙游建青黛因此在京城声名鹊起。

石灰制“澱” 传统工艺创新发展

提炼青黛的坑池。 东南网记者 梁丽萍摄

在书峰乡的村庄,不难见到一些集中分布的圆形坑池。坑池的大小不一,大池的直径2米、深1.5米左右,小池直径0.8米、深1米左右。坑池内壁、池底均用水泥抹平,池的上下各留一个小洞,这些大大小小的坑池便是加工制作青黛的浸泡池。

仙游青靛提炼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文喜告诉记者,仙游建青黛炮制的传统工艺是将已收割的马蓝叶或茎叶置于浸泡池内,用清水浸泡2~3昼夜,至马蓝茎叶完全腐烂、池液呈污绿色为止,捞去茎秆残渣与粗纤维。之后,投入适量的壳灰乳,充分搅拌,至池液呈深蓝色且液面出现大量的紫红色泡沫时,用纱网筛捞起、晒干,即为“大沫”,这个过程也叫初次水飞。

等浸泡液泡沫减少时,可静置沉淀4小时左右,将沉淀物筛去碎渣,移至小池,加水搅拌洗涤,即再次水飞,取沉淀物,制“澱”(又称粗靛或蓝靛)即告完成。之后,将“澱”与水按一定比例放置在适宜的容器中进行数次水飞精深加工,晒干或烘干、研细,即为建青黛饮片。

林文喜查看马蓝。 东南网记者 梁丽萍摄

在仙游,用石灰制“澱”的历史始于林文喜。林文喜年逾六旬,与中草药“打交道”已有四十多年时间,他与中草药的结缘始于青黛。那时的林文喜20岁出头,刚从高中毕业,意气风发。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化学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正是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

林文喜祖辈世代为药农,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了。回到村里后,林文喜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改良青黛的加工工艺。用石灰代替壳灰制“澱”的想法在他脑海里萦绕着。“新事物、新想法总会带来风险,要想成功就得做好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林文喜说,当时石灰不容易得到,说服长辈用石灰进行试验也是很大的难题。

“你们送我上学就是希望我能够用知识改变生活。”最终,林文喜的韧劲和执着让父亲和祖父看到了后生可畏。在父亲林启敬结合老经验的启发和指导下,林文喜经过数年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成为使用石灰制“澱”的首创者,大大地提高了仙游建青黛的产品质量,在建青黛炮制上作出了重要的进步性改革。

乡亲们看到林文喜提炼出的青黛品质更优,纷纷向其讨教秘诀。林文喜将技术无私地分享给大家,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县青黛产品的质量。

科学规划 “金药草”打造特色产业

枇杷林套种马蓝。 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摄

如今,林文喜很少种植、加工马蓝了,他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营销青黛等中草药。据介绍,以马蓝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青黛近些年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化妆用品、化工印染、农业兽药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莆田市县药监、药检和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扶持下,仙游建青黛传统泡制技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自今年初以来开始启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工作。

青黛。 东南网记者 杨超斌摄

从事青黛生产质量检验检测工作28年的李新雄表示,仙游县独具特色的建青黛传统炮制技法延续至今,虽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存在工艺过程的不可控性、不稳定性,其完全按照人为经验进行操作,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药农,也无法完全保证产品的质量,难以适应现代规范化生产的需求。因而,在青黛传统炮制工艺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改造,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工艺要求,又不失去中药炮制的精髓,显得很有必要,且迫在眉睫。

近年来,仙游县药品检验所编著《仙游建青黛》一书,全面制定了仙游建青黛的质量标准、生产规范、检验规程等,为广大药农和药企种植、加工青黛提供科学指导,促进规范化种植、加工青黛,提升仙游建青黛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如今,青黛及其相关加工产品远销海外,而仙游县仍因青黛多种植于山地,无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又逢劳动力价格上涨、青年人不愿从事等原因,现在的青黛多为老年人在制作,成为了“夕阳”产业。

为了做大做强青黛种植、加工产业,仙游县积极探索,采取“建龙头、扩基地、真扶持”的思路,推广应用“科研+基地+公司+农户+贸易”“科研+公司+农户+贸易”“科研+农民专业合作社+药厂”等多种符合当地特色的仙游建青黛运营模式。仙游县还指导成立了马蓝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采用土地租赁、流转等多种形式,大规模、集约化使用农田;组织果间套种马蓝的立体种植业,最大限度提高有限的农田利用率;邀请带头人分享经验,指导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引进中药生产企业,构建起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从生产到营销的链式发展模式,将其打造为生态富民的特色产业。(本网记者 王龙风 杨超斌 梁丽萍)

在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当地药农用已经传承了800多年的传统手工艺——仙游青靛提炼技艺,变马蓝为“金药草”,演绎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奇。

如今,仙游县青黛及其相关加工产品远销海外,当地政府积极探索,采取“建龙头、扩基地、真扶持”的思路,指导成立了马蓝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起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从生产到营销的链式发展模式,将其打造为生态富民的特色产业。

“新事物、新想法总会带来风险,要想成功就得做好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林文喜

记者 王龙风
记者 杨超斌
记者 梁丽萍
编辑 林瑶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