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ay必威体育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必威体育app官网:|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智慧“春雨”润大地、“花果经济”显生机 希望的田野涌动澎湃活力

2024-03-20 19:10:52?作者:?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央视网消息:3月20日11时06分迎来春分节气。春分时节,土壤透气性良好,是适时播种的好时候。随着气温回升,目前,南方早稻进入育秧高峰,进度已过四成,且进度明显加快。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7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3%,祖国各地的田野上一片生机与忙碌。

江苏淮安:春分麦起身 肥水要紧跟

农谚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眼下,江苏淮安的475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也是肥水需求的高峰期。在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永丰村,四台大型喷雾植保机在田间穿梭,进行除草施肥作业。当地根据天气状况和小麦生长情况,统一调配机械,及时喷施除草剂与叶面肥混合液,既能有效除草,又能促进麦株健壮,防止后期发生倒伏,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浙江湖州:科技助力春管 “智慧种田”增产

现在正是小麦拔节期,在浙江湖州南浔区,植保无人机缓缓起飞,给田里的秧苗施肥、喷洒农药。当地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采取田间分类管理,实施“智慧种田”,更加精准地管理田块,增产保质。今年,湖州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52万亩。

河北景县:智慧“春雨”润麦田 现代农业助发展

在河北衡水市景县,这里的冬小麦进入返青期,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当地农业云平台的数据,为不同田块提供适合的灌溉量、施肥量。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智能灌溉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节水三分之一以上。今年,景县的小麦种植面积达91万多亩,采用智慧灌溉系统的有18万亩,占比近五分之一。

广西象州:农机种蔗忙 走好“甜蜜路”

这里是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运江镇的千亩连片甘蔗种植基地。多台大型甘蔗耕种机正在作业,土地平整、培土覆膜、甘蔗下种等均能一次完成。今年,蔗农选择了脱毒种苗,具有出苗快、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势,预计每亩能增产1至2吨。据介绍,象州县是广西的主要甘蔗产区之一,今年的种植面积近20万亩,预计春种将持续至4月底。

以花赋能 “花果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月正是踏春赏花的好时节。陕西、四川等地的春花迎来了盛开期,当地以花赋能,用“花果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陕西大荔县双泉镇,千亩杏花林迎来了盛花期,一团团、一簇簇的杏花粉白娇嫩,远远望去如粉色纱幔覆盖田间。当地果农也抢抓时机对果树进行人工授粉、修剪枝条,提高果树坐果率。

这两天,四川遂宁蓬溪县任隆镇3万多亩桃花也竞相绽放,为春天增添一抹色彩。桃树下,游客们或漫步、或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一刻。

近几年,当地着力发展桃产业,形成了早、中、晚熟多品种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桃子产量2万余吨,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超过百户。

七部门启动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聚焦种子肥料农药 严防进村虚假宣传

春耕生产已由南向北全面展开,正是农资购买高峰,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聚焦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肥料和农药3类农资,深入查找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农资门店存在的问题。

种子主要是制假售假、未审先推、无标签的“白皮袋”问题,肥料主要是养分不足、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农药主要是隐性添加、成分不达标问题。

进村虚假宣传兜售化肥具有蛊惑性、隐蔽性、游动性,要提高警觉,主动发现、及时报告,让虚假宣传无处藏身。对网络越区违规售种,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加强协同治理,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平台开展自查整顿,严防品种虚假宣传和越区推广销售。

安徽693个育秧中心陆续进入早稻育秧

这两天,安徽各地抢抓农时,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为培育好苗、粮食丰产打下基础。目前,安徽全省的693个育秧中心已陆续进入早稻育秧阶段,用科技助力春耕生产。

在安徽马鞍山博望区的一家水稻育秧中心里,水稻精量播种生产线正在作业,工人只需将干净的托盘放到机器前端,随后撒土、播种等工序就一气呵成,最后再由机器人将播好种的秧盘摆好,实现了一键操作,省工省时,非常智能。

智能化育秧生产线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缩短出芽时间。今年,马鞍山市水稻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各类工厂化育秧中心120家,工厂化育秧率达到40%。

同样,在安庆市望江县的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中心里,全自动流水线也开足马力。制作好的秧盘快速转运到育秧大棚,成苗率达98%以上,25天后就可以进行机插。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